我國現代航空工業白手起家,中國飛機制造業走過了一段艱難、坎坷、曲折的歷程,也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之路。從“天眼”探空到“蛟龍”探海,從頁巖氣勘探到量子計算機研發,眾多重大科技成果的問世,莫不源于科技工作者的忘我投入、奮力攻關。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出席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圖片來自:新華網) 著眼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對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要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培養造就大批優秀科技人才,要加強人才投入,優化人才政策,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構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機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 目標:建設航空強國 “希望各有關方面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推動創新發展,再接再厲,大力協同,確保項目研制成功,繼續為滿足我國應急救援體系和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需要、實現建設航空強國目標而奮斗。” 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但不少領域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由航空大國到航空強國的轉變仍需攻堅克難。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航空航天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點領域。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了建設航天強國的戰略目標。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航空人繼承弘揚航空報國精神,敢于創新、自力更生,不斷推動我國航空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