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梁木攝 圖為彝族女子展示織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梁木攝 除了獨特的服飾文化,布拖縣的傳統彝族文化還有講述彝族女人一生的歌曲表演--朵樂荷。
圖為勒古沙日正在制作銀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梁木攝 除了獨特的服飾文化,布拖縣的傳統彝族文化還有講述彝族女人一生的歌曲表演--朵樂荷。彝族女子圍成一個圓,撐著黃傘唱起歌,一人領唱眾人和,通過歌曲來謳歌女性的偉大。 此外,還有與銀飾制作技藝并列為國家級文化遺產名錄的口弦制作技藝。彝族口弦音樂將對語言聲調的模擬編成音樂旋律,由竹子刻制成類似風琴簧片樣的樂器——口弦演奏出來??谙乙惨蚝喴追奖愣蔀橐妥鍘缀跞巳藭臉菲?,彝人空閑時都會把它取出來練習或演奏。 彝族祈福時的畢摩、蘇尼舞,慶豐收時的達體舞,彝族民歌阿都高腔,這些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都是布拖縣非遺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目前,彝族的許多非遺文化都已經走出了大涼山。勒古沙日于2010年5月19日受邀赴中國臺北參加彝族銀飾手工制作技藝大展演,畢摩、蘇尼舞的表演者也被邀請至外地進行表演。相信在未來,布拖縣的非遺文化會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帶領布拖縣人民一起走出大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梁木)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