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納米技術國家大學科技園內,科研人員正在繪制靈長類全腦的三維圖譜,每一根神經纖維、每一條血管都清晰可見。這是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全腦網絡可視化”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像這樣的科研大院大所,在蘇州工業園區已頗具規模。從1994年建園至今,蘇州工業園區先后引進中國科學院納米研究所等“國字號”科研院所10余家,哈佛大學韋茨創新中心等合作創新平臺20多家,微軟、華為等研發機構近500家。產學研協同創新,成為蘇州工業園區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 “作為產業園區,為何要引進腦科學的基礎性研究單位?”面對記者的提問,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表示,基礎性研究雖然短期內難以產生經濟效益,卻是創新的原動力,工業園就是要實現引智做加法、創新做乘法。 大院大所成為創新科研成果的孵化器。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里,全球首例人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在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里,柔性可穿戴電子及其應用、石墨烯氣凝膠智能纖維、薄膜光伏界面材料、DNA—蛋白質多級可控組裝等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隨著越來越多研發機構進駐,蘇州工業園區形成科研院所服務企業研發的協同創新機制。蘇州瀚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寧珅說,借助中國科技大學蘇州研究院的實驗設備及場地,近10年來公司投入7000多萬元開展產品研發,生產的高分子聚酯樹脂材料已出口海外,性能不輸國外同類產品。 創新資源的集聚,帶動蘇州工業園區新興產業蓬勃發展。2017年,園區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納米技術應用三大新興產業的平均增幅超30%。同時,蘇州工業園區不僅在全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考評中蟬聯第一,還在全國高新區排名中上升到第五位,并躋身科技部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 |
相關閱讀:
- [ 12-07]我國明年外貿發展具備有力支撐
- [ 12-07]邵武:開墾蔗田熬紅糖 助力古鎮旅游發展
- [ 12-07]海內外學者熱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展
- [ 12-07]莆田:農村電商發展亟須補短板
- [ 12-07]閩西南協同發展區人大工作首次聯席會議召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