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訊燈籠紅、年味濃,大紅燈籠高高掛,小鎮日子更加紅!用這句話來形容南樂縣郭莊“燈籠小鎮”再合適不過。春節前,走進“燈籠小鎮”,無論是村民的院子內,還是街道旁,一盞盞喜人、別樣的燈籠,讓人為之著迷,更增添了濃濃年味。 就在一周前,在村口處占地1200平方米的燈籠廠門口,該村村委主任郭殿如,正指揮著人從大車上卸載一箱箱的燈籠配件。“沒想到訂單這么火,現在都不敢接單了,工人每天加班到晚上12點都做不完。”郭殿如說,雖然為了打開市場,目前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不過光春節前這段時間就訂出去30多萬元的貨了。 其實,此前不久,他們剛給山西送走了一批4000對的訂單,接下來還有二十來個訂單在排隊。 郭莊村位于南樂縣城北大外環內側,先后榮獲“國家級無邪教示范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村里共184戶,874人,其中貧困戶2戶。該村燈籠文化由來已久,早在清朝康熙年間,村里就有了制作燈籠的手藝,尤以陳氏燈籠最為出眾。 據介紹,2017年,縣里建設美麗鄉村,就把該村命名為“燈籠小鎮”。當年,當地鎮政府投資380余萬元,建文化廣場,硬化、綠化路面,還把村里蚊蠅亂飛的垃圾坑,改造成了風景秀麗、占地3400㎡的明湖。南樂縣率先在濮陽市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 “為了讓燈籠小鎮名副其實,2018年8月,我們村又投資160多萬元,組建成立了燈籠廠,生產制作‘郭莊燈籠’。”郭殿如說,“現在廠里有固定工人18人,在家生產制作燈籠的還有100余人。”郭殿如介紹,燈籠廠現在能生產宮燈、羊皮燈、絨布燈籠、七彩轉燈等十幾種類型的燈籠。 高瑞娜家是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其丈夫患尿毒癥致貧。燈籠廠步入正軌后,高瑞娜就成了第一批制作工人。說起村里的變化,高瑞娜贊不絕口:“這兩年變化大著呢,有垃圾桶、有人專門打掃衛生,環境也好了,有空了還能領著孩子去湖邊玩。像俺這樣出不去的,有點空就能來干活。現在一個月能拿2000塊錢左右,技術再熟練點就能拿到3000到4000塊錢,給俺家解決了不少困難。” 從臘月初五開始,“燈籠小鎮”的村民就開始籌備春節后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燈籠秀”了。這將是他們舉辦的第三屆“燈籠秀”。 “舉辦燈籠秀,既能豐富群眾生活,還能宣傳我們燈籠小鎮和郭莊燈籠的品牌,也能增加村民們的收入。”郭殿如說,“希望燈籠不僅能讓村子變得更美,也讓群眾的生活更加紅火。”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