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國內 > 正文

      【新春走基層】古村落的年味密碼:非遺增年味 客都俏弄春

      2019-02-10 16:27:30?卜瑜?來源:廣州日報大洋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大洋網訊 千年古城韶關,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客家文明孕育了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這個春節(jié)濃濃的年味。今年春節(jié),韶關境內每個縣城、無數的古村中,舞龍、醒獅、青草獅、龜蚌舞、錢叉舞、春牛舞、瑤歌、民間腰鼓等代表韶關優(yōu)秀民間藝術及非物質文化民俗類的節(jié)目一一上演。客家婚嫁、瑤繡、八音等大批非遺民俗及民間藝術手工藝產品也重新煥發(fā)了生機,以各種形式在村落間流傳。

      而在被譽為“世界客都”的梅州,新春期間遍野梅花怒放,舞龍舞獅、踏青賞花、品嘗各色美食等異彩紛呈的鄉(xiāng)土節(jié)目將梅州的山山水水鋪上了層層喜色。

      古老舞蹈:美麗傳說新演繹

      大年初一,始興九齡廣場中心舞臺人山人海。當地政府精選了一大批代表始興優(yōu)秀民間藝術及非物質文化民俗的節(jié)目在這里上演。與之相類似,各縣均挑選了一批富有濃郁地域色彩的民間文藝節(jié)目,于新春期間在各地集中展示,營造出了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火熱氣氛。

      廣泛流傳于翁源縣周陂、礤下、龍仙等古老村鎮(zhèn)的《鶴蚌舞》,是翁源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出生在“鶴蚌舞”的發(fā)源地——翁源縣周陂鎮(zhèn)礤下村的羅漢強,20歲左右便投身“鶴蚌舞”的演藝與傳承,如今已年過半百的他是“鶴蚌舞”的第四代傳人。據羅漢強介紹,“鶴蚌舞”起源于礤下村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它從傳說到初創(chuàng)、成型和發(fā)展,整整走過了一個世紀。

      在羅漢強的記憶中,周陂鎮(zhèn)礤下村一帶一直流傳著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話說有一名以打柴為生的孤兒,為人忠厚勤勞,但因家底微薄,年過而立仍孑然一身。一天,打柴郎外出打魚,捕到一個蚌帶回家。此后,每當他外出打柴,缸里的蚌精便變成一個美貌女子幫他做飯、洗衣,不久,他們結為夫妻,相親相愛。不料,當地一名惡少“鷂婆頭”無意中發(fā)現此事后,垂涎蚌精的美貌,設計奪之,由此引發(fā)一場蚌鷂大戰(zhàn),最后兩敗俱傷,以悲劇告終。

      清末之后的一段時間,廣州一個粵劇班在礤下住了兩年多。其間,協(xié)助當地一何姓藝人一起將這個傳說編成一個短劇目《鷂蚌斗》在當地演出,名噪一時。后來,礤下頗為活躍的民間藝人何良瑞、何濟棠受“鷂蚌斗”及其故事的啟發(fā),醞釀改編一個民間舞蹈。1955年,兩人負責礤下鄉(xiāng)的文藝宣傳工作,著手嘗試排練《鶴蚌舞》。同年,《鶴蚌舞》在礤下鄉(xiāng)新劉屋村進行了第一場演出。

      接下來的三四年間,《鶴蚌舞》多次在集義、礤下、礤頭、臘坑、陳村、黃河、牧牛坪等村演出,1957年還應邀到牛屎壢(今紅嶺)鎢礦演出。1958年,《鶴蚌舞》走出縣門,到新豐縣的黃礤、回龍、梅坑等鄉(xiāng)鎮(zhèn)和新豐縣城演出。此后30年礤下幾乎無《鶴蚌舞》演出活動了。直到1987年春節(jié),《鶴蚌舞》代表礤下鎮(zhèn)參加翁源縣全縣迎春業(yè)余文藝匯演,獲得一等獎。

      據介紹,“鶴蚌舞”最初為三人舞(單鶴單蚌一漁夫),中間有過改變(兩鶴兩蚌一漁夫),為了適應廣場藝術,最終成為多人舞(四鶴四蚌一漁夫)。角色設計比較接近于生(仙鶴)旦(蚌精)丑(漁夫)。主要道具有:仙鶴、神蚌、簍箕、魚簍等,制作十分精美;舞蹈精彩熱鬧,仙鶴、神蚌表示能給人們帶來好運、幸福。

      羅漢強說,為了將觀眾盡快帶入故事,其道具要非常逼真。“鶴蚌舞”的道具都是純手工制作,“仙鶴”和“蚌精”的主體架構是由毛竹片制成,“仙鶴”的“尾巴”及“蚌精”的“殼衣”則是用綢布編織,然后在其上面進行繪畫,盡量讓其形狀、色彩等生活化,更為廣大民眾所接受。

      “鶴蚌舞”多在鄉(xiāng)村、機關學校、城市廣場中演出。該舞蹈的核心思想是告誡世人:不要貪圖個人、眼前的小利益而犧牲了長遠、根本的大利益。

      與翁源的“鶴蚌舞”相類似,在始興流傳的龜蚌舞背后也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在明朝中葉某年,始興氣候干裂,五谷失收,六畜不旺。由此而衍生的龜蚌舞就是用夸張的手法將龜、蚌擬人化,通過舞蹈和漁夫的表演,反映勞動人民改造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本領,表達人們對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風調雨順的美好愿望。

      “奇獅”起舞:凝聚農耕文明與地域特色

      每逢春節(jié),舞獅成了客家古村落中最常見的慶祝場景。但和其他地區(qū)不同,自古便是農業(yè)大市的韶關,各地根據自己的農耕傳統(tǒng)和地域色彩,發(fā)展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奇獅”。

      始興縣澄江青草獅,是由當地張氏傳人張仲油在福建莆田南少林寺習武學藝歸來首創(chuàng)。張仲油用青草綁住利是掛于大門,配合南拳等武術,創(chuàng)造出別開生面的青草獅舞,青草獅此名也一直沿用至今。在康熙十六年《始興縣志》有這樣的記載:“元夕鬧花燈,少年子弟鮮衣炫服,擎龍舞獅。所到人家俱送酒肴銀錢。”其中所言“舞獅”就是澄江鎮(zhèn)的青草獅,至今已有340多年歷史。

      而在距離始興不遠的南雄珠璣鎮(zhèn)也有舞青草獅的傳統(tǒng)。珠璣鎮(zhèn)不僅是廣府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是廣東著名的文化之鄉(xiāng)和民間藝術之鄉(xiāng)。其中,洋湖村的舞青草獅與里東村的雙龍舞雙獅構成了南雄舞獅的代表作品。

      傳說當時的村民盧壽湖為了創(chuàng)造出與眾不同的獅子,于是用鄉(xiāng)間盛產的青草扎成了獅子,故名青草獅。和其他類型的獅子相比,洋湖村的青草獅身子比一般的舞獅要大幾倍,顯得造型比較夸張。最原汁原味的青草獅需要由7人同舞,一人舉獅頭,4人舉4腿,2人舉獅背,另有一人舉引球,表演完整個套路需要2個多小時。

      起源于1928年的湖口鎮(zhèn)下洋汾村的磨地獅則劍走偏鋒。盡管它只有短短80多歲,但據記載,在1939年南雄元宵節(jié)期間,曾舉行了一次罕見的82獅同舞的慶典,而淘氣機靈的磨地獅當時獲得了嘉獎。磨地獅迥異于其他威武雄壯的舞獅,以多矮步、蹲步的形式展現親吻大地的濃厚情愫,展現了傳統(tǒng)務農為主的粵北農戶熱愛土地的淳樸情感,在新年寄托了祝愿年年豐收、歲歲太平的美好愿望。

      在樂昌三溪、秀水、黃圃等鎮(zhèn)廣為流行的三溪青蛙獅俗稱“蟾蜍獅”,又名“神獅子”,是獨具特色的擬獸舞蹈。傳說青蛙獅原是雷公的兒子,他既能捕食田間的害蟲,又能對空鳴叫,呼喚降雨人間,以解干旱災情。為此,每到春節(jié)、元宵等節(jié)日,人們便舞青蛙獅,實現感恩賜福、風調雨順、物阜民豐的美好愿望。

      青蛙獅在樂昌有二百多年歷史,早在清乾隆四十年三溪鎮(zhèn)《大泉鄧氏族譜》就有詳細記載。

      客家美食:洗去游子一年風塵

      作為世界客家人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梅州客家人的新年民俗除了與韶關一般體現在豐富多彩的各類民間文藝活動外,還體現為各種沿續(xù)了十幾代人的民俗活動和一道道滿溢著客家風情的鄉(xiāng)土美食。

      在梅州一座座古老的村落里,這里的春節(jié)往往是從大年二十五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六方結束。從每年農歷的十二月二十五開始,客家村落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們都會開始進行一場徹底的大掃除,將家里家外、祠堂谷坪甚至是鄉(xiāng)間小道都打掃得干干凈凈,準備過年。

      還有不少客家人,趕在新年到來之前梳理自己的妝容,到理發(fā)店剪個美美的發(fā)型,寓意著“辭舊迎新”“從頭開始”。這個讓人煥然一新的小民俗,寄托著客家人對新一年的希望和期待。

      打掃完衛(wèi)生、清理完容顏,梅州人就要隆重而紅火地進入美食制作環(huán)節(jié)了。新春期間,梅州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一道醇厚香甜的客家娘酒。家住梅縣松口鎮(zhèn)的黃英老人告訴記者,正宗的客家娘酒必須經過一道傳統(tǒng)的“炙酒”環(huán)節(jié),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把娘酒裝在瓦罐里用火燒炙。這一環(huán)節(jié)對手工和火候的要求度極高,老人們挑選一塊通風而空曠的場地,擺好墊底的平整磚塊,放好裝滿酒而密封的酒壇,在酒壇周圍堆上稻稈、谷殼然后點燃。

      “炙酒”要以暗火烤炙,不能讓暗火明燃成大火,當暗紅的小火烤壇約1小時后,壇內的酒液開始冒出魚眼泡,老人們就會鄭重地打開用碗盤住的壇口,用干凈的酒勺攪拌已然微沸的酒液,待全壇的酒已然溫度平衡上下均勻沸騰后,即可冷卻密封裝壇。

      客家人都有“根”的情結,不管在他鄉(xiāng)如何定居生活,過年總是喜歡回鄉(xiāng)度歲。不少遠方的游子舟車勞頓、風塵仆仆踏進家門的時候,餐桌上總有一碗碗甜香襲人的娘酒雞在恭候他們。喝上一碗,渾身微汗、通體舒暢,勞累盡消。

      就是在這一個個酒香裊裊的庭院里,做甜粄、蒸發(fā)粄、煎油擠子、炸酥燒、炸肉丸、熏魚、鹵雞鹵鴨等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客家美食競相登場,承載著故鄉(xiāng)對即將歸來的遠方游子所有的想念。

      (文、圖/廣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卜瑜 通訊員黃影祥、吳婷、何曉紅)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免费看小12萝裸体视频国产 | 18日本xxxxxxxxx视频| 韩国三级bd高清中文字幕合集|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没带罩子让他c一节课|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少妇群交换BD高清国语版| 天天天天天天天操| 国产白丝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一级片| 亚洲欧美强伦一区二区另类|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中国毛片免费观看| 6080新视觉| 青青青国产依人精品视频| 福利一区在线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字幕8|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老买老妇bbb| 国产乱偷国产偷高清| 哆啦a梦エロ本| 免费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无线码免费人妻|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伊人影院中文字幕| 色妞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特级毛片www| 曰本视频网络www色|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