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創造性開展工作,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推進農業現代化 打好鄉村振興主動仗 春雨淅淅瀝瀝,三湘大地漸入備耕時節。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新年又有新目標:希望雜交水稻新品示范田朝每公頃19噸、20噸產量沖刺! “魚米之鄉”湖南,是我國糧食主產省份、農業大省。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袁延文說:“農業現代化是其他領域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湖南正努力探索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變農業大省為農業強省。”通過產業融合、實施鄉村振興、農村環境治理等,湖南正全面推動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 工作人員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包裝車間內工作(2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近年來,湖南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從做蜜餞起家,目前產品已增加到150多個品種。據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公司董事長張學武介紹,通過精深加工,糧油薯可增值2倍以上,畜牧水產品增值3倍以上,果品蔬菜增值10倍以上。 羅霄山脈腳下的瀏陽市北盛鎮,自明代以來就是江南著名“糧倉”。如今,“北盛倉”農事變化令人眼花繚亂:水稻播種就像用印刷機“印刷”;病蟲害防治,專業防治公司用無人機“飛虎隊”統防統治;水田里不光種水稻,還養魚、養鱉、養青蛙;原來不允許土地拋荒,現在要求休耕…… 北盛鎮黨委書記李斌說,現在,種的糧食更好了,農民的腰包更鼓了。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