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9-05-20 16:43:02??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雅蘭 李雅蘭 |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的新進展鞏固經濟社會穩定大局,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在供給端加大投入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補短板”撬動強大國內市場,這是我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的生動寫照。5月15日起,約有1000家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實行優惠存款準備金率,將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并全部用于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降低金融風險、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減稅降費提振國內消費、促進經濟轉型;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等等。一系列舉措精準發力,為經濟平穩運行、動能不斷釋放創造良好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效應也持續顯現:微觀杠桿率下降,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7%,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商品房庫存減少,4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9.4%,比3月末減少266萬平方米;企業成本降低,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費用合計為92.9元,同比減少0.07元; 短板領域投資增加,1至4月,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教育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7.6%、15.9%,分別快于全部投資31.5和9.8個百分點; 企業效益改善,一季度,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4.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3%,降幅較1至2月收窄10.7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同比增長13.9%。 今年一季度,我國鋼材出口在連續三年下降后實現首次增長。與過去不同的是,出口鋼材中約60%是價值較高的板材、帶材,出口產品結構明顯向高端轉變。經過幾年過剩產能化解,鋼鐵行業效益大幅提升,一個行業的深刻嬗變,折射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 1月1日起新個稅法實施、小微企業迎來普惠性減稅,4月1日起進一步下調增值稅稅率,5月1日起降低社保費率……近2萬億元減稅降費“真金白銀”,讓企業輕裝上陣、長袖善舞。實施數年后,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迎來“升級版”,內涵進一步擴展,精準性、有效性、靈活性進一步提升。 近日,新一批27家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面對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一季度上海市吸引外資逆風上揚,新設外資項目、吸收合同外資、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同比增長43.4%、33.7%和20.3%,呈現量質齊飛的良好態勢。 越來越強的要素資源配置能力、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持續釋放的制度型開放優勢,以改革之“深”提經濟之“質”,不僅是上海,也是中國經濟應對內外挑戰的“密鑰”。 2018年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發布,從此,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一單盡列,單外無單”“一年一修,動態調整”“一目了然,一網通辦”……這項重大制度創新,彰顯了最大限度破除市場準入壁壘、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的強大決心和勇氣。 牢牢把握戰略機遇期,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經濟的底盤更穩、活力更強、韌性更足。 |
相關閱讀:
- [ 04-12]落實減稅降費政策 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 03-14]科技創新的新視野:解決經濟社會的難題
- [ 02-25]4.95億元資金投入西藏科技研發 提升經濟社會貢獻率
- [ 02-08]共享單車一天騎了七千萬人次 創造經濟社會影響2213億
- [ 05-11]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推動經濟社會更高水平發展
- [ 09-09][視頻]李克強在天津考察職業教育時強調 辦更高水平教育 育更多優秀人才 為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