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國內 > 正文

      十三、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14))

      2019-08-08 16:35:58??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周冬 周冬  

      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34)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類在同自然的互動中生產、生活、發展。中華文明強調要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按照大自然規律活動,取之有時,用之有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事例眾多。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四大文明古國均發源于森林茂密、水量豐沛、田野肥沃的地區。而生態環境衰退特別是嚴重的土地荒漠化導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衰落。我國古代一些地區也有過慘痛教訓。河西走廊、黃土高原都曾經水豐草茂,由于毀林開荒、亂砍濫伐,致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加劇了經濟衰落。

      歷史教訓表明,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不能只講發展不講保護,不能只講利用不講修復。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135)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短板。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一段時間內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成為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同時必須清醒看到,過去多年高增長積累的環境問題解決起來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并不穩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現反復。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如果現在不抓緊,將來解決起來難度會更高、代價會更大、后果會更重。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

      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36)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重要的發展理念,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對人的生存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掙到了錢,但空氣、飲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要堅定不移保護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利用自然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壯大“美麗經濟”。在一些生態環境資源豐富又相對貧困的地區,要通過改革創新,讓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

      3.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137)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138)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要加快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對突破三條紅線、仍然沿用粗放增長模式、吃祖宗飯砸子孫碗的事,絕對不能再干,絕對不允許再干。

      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養生態道德和行為習慣,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

      (139)建設綠色家園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工業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

      我國已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建清潔美麗世界。要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增強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與世界各國共同呵護好地球家園,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讓子孫后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

      4.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140)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要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問題,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如果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最終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系統性、長期性破壞。要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

      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生態保護和修復不能各管一攤、相互掣肘,而必須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要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擴大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5.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141)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同體制不健全、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加快制度創新,增加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以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用途管制為主要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以空間治理和空間結構優化為主要內容,全國統一、相互銜接、分級管理的空間規劃體系;覆蓋全面、科學規范、管理嚴格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自然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導向,監管統一、執法嚴明、多方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更多運用經濟杠桿進行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系;充分反映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要強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權威,加強力量配備,并推動向縱深發展,保證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要下大氣力抓住破壞生態環境的反面典型,釋放出嚴加懲處的強烈信號。對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任何人,凡是需要追責的,必須一追到底,決不能讓制度規定成為“沒有牙齒的老虎”。

      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一些重大生態環境事件背后,都有領導干部不負責任、不作為的問題,都有一些地方環保意識不強、履職不到位、執行不嚴格的問題,都有環保有關部門執法監督作用發揮不到位、強制力不夠的問題。要落實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嚴格考核問責。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責。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更多>>新聞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天天碰免费视频| 好男人视频社区www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v特级毛片| 色吊丝最新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舔|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午夜dj在线观看神马电影中文| 69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性xxxxfeixxxxx欧美|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国产婷婷综合丁香亚洲欧洲| 91九色视频无限观看免费| 岛国大片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免费日本黄色片| 色视频线观看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97在线公开视频|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久久丁香五月天综合网| 欧美zozozo人禽交免费大片|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精品在线第一页| 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片一区二区|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 www.青青草| 成人韩免费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欧美V国产V亚洲V日韩九九|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老司机电影网你懂得视频| 国产思思99re99在线观看| 亚洲武侠欧美自拍校园|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