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晚,一架來自中國的飛機裝載著15噸當地制衣廠急需的生產材料,平穩降落在緬甸仰光國際機場。“這批物資將滿足11家制衣廠未來1個月的生產需求。我代表這些制衣廠上萬名工人感謝中國。”仰光省議會財政、計劃與經濟委員會主席珊達敏表示。 成衣是緬甸主要出口創匯商品。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緬甸運輸業務面臨困難,不少行業受到影響。其中,400余家制衣廠所需原材料未得到及時供應,不少工廠無法正常運轉。隨著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積極有序推動。在緬甸投資委員會、海關、仰光省政府和議會等部門大力配合下,貨運包機運輸的生產原材料很快運送到工廠。緬甸中國企業商會紡織與制衣分會會長施坤表示,此次運輸的物料主要來自廣州、上海等地。對于緬甸紡織成衣產業鏈來說,物資的到來能維持工廠正常運轉,保障工人就業。 記者在此次空運原材料接收方之一的東隆(緬甸)服裝有限公司廠房里看到,新到的面料、輔料堆滿了貨架。廠長曹永華滿臉笑容地說:“這下好了,我們可以開足馬力,把前一段時間開工不足的損失補回來。”她向記者介紹說,這個廠由上海東隆羽絨制品有限公司投資,有1000多名工人。在伊洛瓦底省勃生市還有一個2500人的大廠,將來還要建第三個廠。公司看好這片土地,對兩國的友好合作很有信心,對確保制衣產業鏈正常運行很有信心。 “這體現了共同抗疫的胞波情誼。”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譚書富說,下一步還將有更多其他產品所需原材料通過陸上交通運抵緬甸。一些行業產業鏈遇到困難是暫時的,中緬兩國已做好準備率先恢復起來。 緬甸全國工商聯秘書長欽欽內表示,不僅是服裝制衣企業,電子元器件、鞋類和箱包制品等產業也都需要中國的原材料。產業鏈上游有保障,緬甸經濟就不會出現大的波動。緬甸政府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也采取了減稅、低息貸款等措施。“此次疫情是全球共同挑戰,各國人民團結起來就能共渡難關。” (本報仰光、曼谷3月19日電) |
相關閱讀:
- [03-20] 蔣榮猛:工作節奏以分鐘計算 重癥救治特別依靠團隊合作
- [03-20] 【一圖讀懂】復工后,長期戴口罩過敏了怎么辦
- [03-20] “防疫好幫手”84消毒液,你真的會用嗎?
- [03-20] 海外網評國際社會對“病毒標簽化”說不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