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處花鳥戚戚,坡坎上綠草茵茵,石板小道交錯連接,亭廊花架精巧至美,每日清晨或黃昏,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蘇武鎮東湖村生態小游園總會吸引村民、游人三三兩兩在此小憩、徜徉,享受游園樂趣。 “以前吃過晚飯沒啥地方去,只能天天待在家里看電視。自從村里小游園建成后,我和老伴基本上每天都會到這兒來走一走,坐一坐,看一看。”7月23日清晨,東湖村村民崔占萬高興地說。 2019年,東湖村投入70余萬元,全力打造占地面積共3.25畝的生態小游園。該項目著重突出“綠色、生態”的設計理念,主要種植饅頭柳、刺柏、樟子松、金葉榆等景觀樹木,修砌近水臺,擺放景觀石,凸現綠化景觀效果。 “讓老百姓直觀地感受到身邊發生的明顯變化,讓老百姓的獲得感、歸屬感、自豪感更加充實,讓老百姓的認同感、舒適感、愉悅感大幅提升……”這份承諾每天都在民勤縣的大街小巷、集鎮村頭悄然兌現。 在民勤縣大灘鎮紅墻村,桃紅柳綠、鳥語花香、群芳爭艷……行進其間仿佛置身于天藍地綠、山青水碧的美麗畫卷。國土綠化倍增行動的不斷推進,讓綠色扎根鄉村沃土,蔓延成生態民勤最美的色彩。 “變化太大了,走到哪里都是綠色,尤其到花開的時候,簡直太美。”紅墻村村民湯順民由衷地稱贊,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下雨一片泥濘,晴天塵土飛揚,道路兩旁更是柴草亂垛、糞土亂堆,臟亂不堪。如今,水泥路直通農家,路兩側樟子松、國槐、白蠟等樹木相間排布,榆葉梅、丁香、地被菊等花卉爭奇斗艷,村容村貌整潔美麗。 近年來,民勤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爭創“全國園林城市”為目標,在大力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同時,注重將綠化由城區向鎮村延伸,以建設村級生態小游園為抓手,統籌推進全域一般綠地、公共綠地等景觀綠化工程,高質量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全力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美麗民勤。 “讓公園‘下鄉’成為一種新常態。”民勤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金發萬介紹說,為了提高綠化水平和景觀檔次,民勤縣規劃先行,科學推進,按照“人文、生態、宜居、精致”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理念,將綠化向社區村莊輻射,向農戶延伸,形成了以鎮區綠化為中心、水系道路綠化為軸線、農田林網綠化為框架、社區村莊綠化為網絡的一體化綠色生態體系,提升“綠色”含量, 增加鄉村“顏值”,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這幾天,民勤縣南湖鎮鎮區廣場和小游園內花木扶疏,小鳥鳴啼,游人探花景。去年以來,南湖鎮聚焦“宜居、宜業、宜游”,以建設綠化示范鎮、特色旅游鎮為目標,以招商引資、爭取項目為抓手,綜合實施栽花、植樹、種藥材、建廣場游園為主的“兩百兩千”工程,打造集“生態綠化、觀光旅游、產業培育示范、基礎設施建設”為一體的南湖生態游苑,助推生態宜居鎮區建設。 “我們注重色塊的搭配和樹木花草的有機結合,通過孤植、群植、組團造景等手法,提高綠化設計水平,充分體現‘以樹為主,花木相隨,優化品種,和諧搭配’的設計理念,做到喬、灌、草立體布局,花草樹木合理配置,呈現連線、連體、成景多樣化的綠化格局。”南湖鎮鎮長馬銘介紹說。 工筆“繪”綠,城在園中,人在景中,隨著小游園越建越多,如今的民勤,綠色已經融入到百姓生活,老百姓在自家門口就能感受到民勤縣在建設“美麗民勤”美好實踐中傳遞的執著與溫情。 據了解,目前民勤縣已完成鄉村綠化2.43萬畝,打造綠化示范鎮6個、示范村35個、鄉村小游園80個,薛百鎮宋和村、重興鎮紅旗村榮獲“國家森林鄉村”稱號。(經濟日報記者李琛奇 通訊員馬愛彬)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