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 鐘文)巍巍井岡山,滔滔贛江水,那段氣壯山河的歷史永被銘記。江西,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寄托著億萬老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臻臻向往。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江西,重任在肩;尋烏,亦不容退縮。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位于武夷山與九連山余脈相交處的尋烏縣,在同步全面奔向小康的嶄新征程中,砥礪于改變舊有貧困面貌,繪制出小康路上別樣的“尋烏畫卷”。 尋烏縣始終以“不忘初心,脫貧攻堅”為引領,將扶貧脫貧責任落實于每位干部身上。將脫貧貢獻確立為“書記工程”,從而建立起縣、鄉、村三級書記負責的精準扶貧責任落實機制,實現了“縣級領導包村、單位對口幫襯、干部結對幫扶”三個全覆蓋,“誰負責、誰幫扶”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與此同時,更是出臺《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工作考核辦法》,向65個貧困村分別派駐第一書記,在第一書記的履責方面,展開了有益探索。 “清清的東江水,日夜向南流,流進深圳,流進港九……”《多情東江水》在尋烏家喻戶曉,眾人皆可歌。東江發源于尋烏東江源山,每年從尋烏流入東江的水資源總量多達18.3億立方米,是珠江三角洲及香港同胞們的重要飲用水源地。山水山水,尋烏之水如此,尋烏之山亦然。尋烏“顏值”極高,高達81.5%的森林覆蓋率居全國前列。境內重巒疊嶂,綠意盎然;清晨霧氣翻騰時,尋烏便成了“仙境”。 鑒于此,尋烏縣緊抓生態扶貧,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經濟發展理念。依托現有生態資源優勢,“生態保護、生態治理、生態管護”與扶貧開發有效結合;“生態旅游、特色林業、特色種植”三大產業持續推進;“生態補償扶貧、生態項目扶貧、生態搬遷扶貧”三項行動一一落實。尋烏,在這條生態經濟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步履堅定。 “今日有夏橙訂單數量200斤,請還有庫存的果農前來聯系……”如這類信息,尋烏縣百余“趕街文化服務站”電子信息顯示屏經常滾動播放著。除去所承擔著的基層文化宣傳陣地的職能,服務站還發揮著其他職能,如圖書借閱等。門庭冷落的農家書屋已悄然成為服務于廣大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場所。而這,也是中宣部對口支援尋烏的成果之一。 近年來,在中央的安排下,中宣部對尋烏展開了有效幫扶。以文化活動廣場為突破口,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成果斐然。此外,中宣部積極協調主流媒體來到尋烏縣開展經常性“走轉改”采訪調研活動,對尋烏進行形象及扶貧宣傳,媒體造勢明顯可觀。如今,每逢假期,毛澤東尋烏調查舊址及東江源頭等地總是游人如織,荒無人煙之景,早已一去不復返。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宣部的幫扶下,尋烏縣大膽創新,運用“文化+”理念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開展,著力于“文化脫貧”。不定期開展“百村百節”、“百姓舞臺”等活動激勵鄉親,為奮力沖刺全面小康凝心聚力。 2019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同意尋烏脫貧退出貧困縣。尋烏多年脫貧攻堅,終結碩果。貧困縣的退出,只是尋烏前進的第一步,未來美好生活,尋烏始終在路上。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