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25日武漢電(曹靜) 伴著濛濛春雨,從武漢市區驅車一個半小時,“中國有約 A Date with China”2021年國際媒體主題采訪活動 4月24日來到位于黃陂區的杜堂村。 進入村莊,道路旁滿眼的綠色與鮮花,很難想象這里曾是空心村,遍地荒田,家里只剩下孤寡老人和無勞動能力的村民。 “因為地處丘陵地帶,田地貧瘠,糧食產量不高,農民一年下來收入反而虧本,以前大多村民都選擇外出打工,85%的房屋閑置。”工作人員介紹說。 2017年,杜堂村和附近的其他三個村子被開發成旅游景區。此后,村民的閑置空屋改造成了民宿、農家樂、商業街、文創街等,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鄉村魅力的同時,盤活了農村資源。 “杜堂村開發成景區,不是荒廢農業和蕭條村莊來另搞所謂的現代產業和現代村莊,而是立足農業農村,盤活農業耕地和農村房屋,讓農村村莊更像農村。”介紹景區的經驗做法時,杜堂村第一書記葛天才說。 杜堂村的民宿,從外面看是傳統的土墻和磚墻,內飾裝修則不失現代風格,衛生間、廚房及空調等各種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從窗口望去,還能看到屋后的幾分菜地。 慎砍樹、禁挖山、少拆房,杜堂村留住了村莊的鄉土味道,村民留住了鄉愁,游客則體驗了“農夫、山泉、有點田"的田園農家生活。 現在的杜堂村,空閑的民宅成了民宿,荒廢的土地成了綠樹成蔭的景點。目前,景區吸納了附近的村民200多人為景區的員工,截止2019年,杜堂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元,比2014年增長1.5倍。 對于景區的經營模式,葛天才介紹說,景區牽頭聯合村民、村集體成立杜堂旅游專業合作社,鼓勵村民們將閑置的房屋入股到合作社。通過對閑置房屋估值,每一個平方出價1600塊錢,無論盈利與否,每年都會有10%的保底分紅,超出10%的部分還有額外分紅。 “讓村民把閑置房屋入股到合作社,這樣就讓房屋集中了,能為市民下鄉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葛天才說。 葛天才所說的“市民下鄉”,是湖北省的“三鄉工程”(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之一,目的是推動鄉村振興,吸引社會資本下鄉。 商業街區一家網紅扯面店的老板就是下鄉市民。 “我主要是看好景區的前景,再一個景區給我們的扶持比較大,房租壓力小一點。”面店老板說。據介紹,商業區采取免租政策,只收取商戶營收10%的服務費,是鼓勵民眾來當地創業的激勵手段之一。 在面店門口,加納籍網絡自媒體人羅伯特·那尼(Robert Nani)也體驗了一把扯面。 “(扯面)不容易。”嘗試兩次失敗之后,那尼笑著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