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旅融合改變了那溫村
2022-02-05 15:55:19?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從廣西德保縣城出發,沿著秀麗的鑒河畔行車,只見河水清澈見底,遠處青山如黛。行車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富有壯族氣息的特色村寨——城關鎮那溫村。依山傍水而建的小村落使人眼前一亮:黃墻黑瓦的泥坯干欄式建筑,墻上畫著通俗易懂的壁畫。農戶門前栽種的三角梅、桂花樹色彩繽紛,花香迷人。 “我們打造的‘一戶一景’、移步換景園林特色村莊,讓游客充分感受到了那溫村的深厚文化。”那溫村村支書岑日就告訴記者。 2014年以來,那溫村充分激發村民積極性,實施村容村貌改造,推進農旅融合,實現了從貧困村到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的蛻變。 “今天客人到我村,我們喝酒當喝茶;大年春節快來到,老老小小都歡笑。”50多歲的黃愛朵是村里的巡河保潔員,當天收工早,在村頭唱起了壯族山歌。 “那溫村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壯劇、山歌等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群眾文體活動豐富。城關鎮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帶動鄉村振興。”城關鎮黨委書記羅凱文說。 在村委旁邊,拾階而上,就來到了村史館。“這個階梯的88塊石頭是那溫屯88戶每戶拿出一塊石頭建成的,我們叫它‘民族團結進步階梯’。”岑日就說。 那溫村邀請廣州城市規劃設計院幫助設計了鄉村旅游總體規劃,由村黨支部引進德保駿楓旅游公司,合力推進那溫村生態保育、設施完善、村貌提升、旅游發展、傳統復興等5大類60個項目。 如今,沿著村道漫步而行,處處皆景。“通村道路、屯內巷道100%硬化,屯內排水排污設施覆蓋率達100%,各屯人口集中區域道路均有太陽能路燈。道路、門牌、旅游景點等標識標牌規范設立。”那溫村副主任黃龍謀告訴記者。 “我們充分挖掘‘稻—花—蜜’生態資源,春夏之際,種植不同品種的水稻繪制圖案,打造稻田藝術。冬季則利用冬閑田種植花卉打造田園花海。組織群眾開展山歌對唱、手工舂糍粑、徒手抓河鴨等民俗活動,實現了常年旅游亮點不斷,吸引了眾多區內外游客。”德保駿楓旅游公司那溫景區主管李小茂說。 旅游觀光產業也帶動了特色種養產業的發展。“養蜂是那溫村的傳統產業,許多游客慕名而來,觀賞蜜蜂采花、釀蜜,開蜂箱體驗蜂農生活。如今,家家戶戶都有蜂箱,養蜂已成為那溫村的主要產業。”岑日就說。 那溫村還流轉3000多畝山地,栽種800多畝油茶林。“我們計劃利用已有的產業路,等待油茶樹開花,吸引游客觀光。”德保縣林業技術站技術員黃業勤說。 目前,那溫村已打造出了桑蠶、養蜂、旅游、百香果、有機水稻“五大產業”,形成了“一村五基地”的產業興旺格局,實現了農業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特色產業覆蓋率達100%,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4.6萬元。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