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通阡陌 “數”治聯農
2022-03-15 17:12:3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尤洋鑫 我來說兩句 |
【光明時評】 作者:劉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將“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作為今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文件明確指出,鄉村治理的重點是突出實效,“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平安穩定”。它們不僅在政策上形成一個循序漸進又相互補充的體系,也在方式方法上豐富了鄉村治理的工具箱。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戰略,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推進過程中有三個難點,即“管理部門多、隊伍能力欠缺、群眾動員難”。“網”通阡陌,“數”治聯農,搭建鄉村互聯網平臺,創新“數”治工具,是回應上述問題的實踐方法,也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在具體方法上,“數字化賦能”“積分制”“清單制”等各類治理舉措可成為讓鄉村治理顯實效的有效抓手。 “數字化賦能”,指的是利用互聯網所具有的協調多主體合作,打通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多個內容的技術能力,幫助村級組織實現“一網通辦”,降低村級組織的工作負荷;“積分制”指的是,將鄉村治理重要事務量化為積分指標,民主形成評價辦法,對農民群眾日常行為進行評價積分,并根據積分結果給予相應激勵。這些,在今天的鄉村治理實踐中都有非常好的經驗和案例。 “數字化賦能”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數字技術與鄉村治理關系的明確定位。相對于“走街串巷”“喊喇叭”,互聯網平臺能夠更為高效便捷地暢通黨群關系,建立黨員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便捷渠道。比如,浙江許村鎮李家村借助“民情二維碼”,探索創新“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機制,建立了村民企業“一戶一碼”的制度,基本實現了所有日常審批管理工作“碼”上轉、事項“碼”上辦,帶動了作風“碼”上變。村莊便民服務能力和質量大大提升,黨員聯系群眾也有了新渠道。 “部門管、干部干、百姓看”一直是制約鄉村治理出實效的瓶頸,也是基層干部“忙得腳不沾地,身不沾家”的重要原因。只有群眾自發自覺參與到鄉村建設、環境提升與產業發展中來,鄉村振興才可持續。“積分制”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有效抓手。比如,在湖南的油溪橋村,村兩委借助一套積分制管理制度,為家家戶戶建了戶主文明檔案袋。為村集體出工出力、在村里積極做好人好事、維護環境衛生、尊老愛幼等文明行為都可以加分。若違反村規民約,則需要按照章程扣分。積分制讓油溪橋村逐步變為環境宜人的文明示范村。 如何因地制宜地學習借助各類治理工具是讓鄉村治理顯實效的關鍵。鄉村社會是一個禮俗社會,村民之間的交往有禮尚往來、長幼尊卑、先來后到的默會秩序。鄉村社會與村級組織不是一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管理組織,而是一個生產生活的共同體。鄉村治理重在突出實效,以“維護農村社會平安穩定”為目的,不宜過度治理。因而,各類治理舉措應與鄉村社會的傳統結合起來,因地制宜、靈活搭配。許多地方有一貫的議事說事傳統,就可以融入現有的治理體系中,設立村級自治事項清單,交給村民自主決策。例如,在四川很多村和社區十分常見的“壩壩會”,就是一種集思廣益的民主討論形式,社區街道環境、物業管理、文娛活動都在“壩壩會”上交給村民自主決策。總之,在推動鄉村治理顯實效的過程中,要注意多措并舉,減輕村級組織的工作負擔,建立鄉村治理的長效機制。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5日 10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