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文化中國行 | 器之美 若星辰
      www.xpshebei.com 2024-07-03 15:21:30 來源:群眾新聞

      image.png

      (點擊看視頻)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主要在寶雞市陳倉區慕儀鎮一帶流傳。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工序主要有熔化銀水、澆鑄毛坯、打葉、出條、拉絲、鏨花、焊接、打磨、拋光等。制作的銀項圈、銀鎖、銀牌、銀手鐲、銀簪子、十二生肖飾品等質地純正、做工精細、圖案精美、色澤明亮。

      2009年,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記者 李靜茹整理)

      從左至右:打磨。 銀壺。 陳倉銀器制作。 鏨花。 照片均由記者 李靜茹攝

      寶雞市陳倉區慕儀鎮有個“銀匠村”。20世紀三四十年代,這里共有80多戶人家。其中,專門從事銀器加工制作的就有50多戶,尤以齊家、譚家、王家最為出名。那時,這里的銀器名揚西北。周邊群眾有老人過壽、孩子滿月這樣的喜事,都會前來買幾件有吉祥寓意的銀器。

      而如今,在慕儀鎮,仍完整保留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和制作工具的,只有齊省勛一家了。

      6月26日,記者前往“銀匠村”,與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人齊省勛一家共同探尋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的魅力。

      小小銀器 展現人文圖景

      一條扁擔,一個吹風筒,一個簡易的爐子,是昔日銀匠們的必備工具。就是這些簡陋的工具,傳承著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支撐起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如今,焊接機、壓片機等現代化工具的出現,為銀匠省了不少力。但關鍵技藝,還是靠手工操作。

      陳倉銀器的種類主要是首飾類和器具類。首飾類包括手鐲、項圈、長命鎖、富貴牌、戒指、耳環、銀鈴、十二生肖飾品等,器具類則有煙斗、水壺、碗筷、腰帶扣等。

      “白銀是廣泛應用于首飾制作的金屬之一。過去,受經濟條件制約,人們很難消費得起價格昂貴的黃金首飾,而價格相對便宜、色澤純正柔美的銀飾便成了人們的最佳選擇。陳倉銀器中最具特色的產品便是手鐲和長命鎖。”齊省勛說。

      陳倉銀器的生產環境和用途最能反映關中地區民間的生活情景和民風習俗。過去,商品經濟并不發達,廟會和大集便是農村商品貿易最繁忙的場合。

      “銀匠們帶著工具去十里八鄉趕廟會,現場熔銀制作銀飾。農村老百姓的銀飾也多是在廟會上購買。陳倉銀器的風格就是在這樣的生產環境下逐步生成的。”寶雞市陳倉區文化館副館長張宏昌說,“現在,在一些大集和廟會上,還能看到銀匠的身影。”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蘊含著銀匠的思想感情,承載著極具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和習俗,傳承著周秦文化、農業文明和傳統禮儀,具有很高的工藝美術價值和審美藝術價值。”張宏昌說。

      復雜工序 制成精美銀器

      齊省勛介紹,手工制作銀器是一個非常繁雜的過程。陳倉銀器對銀子的純度要求很高,先要選擇合適的銀料。然后,將銀料盛入特制的小缽中熔化成液體,再冷卻。接著,將凝固的銀塊錘打緊實,鍛打成所需的形狀。鍛打步驟需要多次進行,非常耗時。通常,一件銀器要被反復敲打一個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叮叮當當……”鐵錘敲打著銀塊,發出鏗鏘的聲音。齊省勛一手揮著鐵錘,一手緊握鉗子,把銀塊打成扁的、方的、長的。接下來,他再根據不同的制作需求,將銀毛坯分別打葉、出條、拉絲,完成材料的粗加工。

      “打葉”,就是用鐵錘將加熱后的銀毛坯打制成薄片,主要用于制作長命鎖和富貴牌。“出條”,就是把銀毛坯搓成圓柱,主要用于制作手鐲、項圈。“拉絲”,顧名思義就是將銀條用專用工具拉成細絲,主要用于制作長命鎖和富貴牌的鏈子。

      緊接著,齊省勛將銀片放在用錫制成的模具上敲敲打打。不一會兒,銀片就變成了一個富貴牌的形狀。“這一步就是‘括形’。把括好形的銀器壓在膠版上就可以鏨花了。”齊省勛一邊操作一邊介紹。

      “操作鏨花這道工序一定要心細。花紋在我的心里,心到手到,心手合一,才能鏨刻出精美的紋樣。”齊省勛的妻子蘇林霞說,鏨花這道工序一般由她完成。

      蘇林霞使用的膠版上涂有膠泥。膠泥由松香和清油制成,大約1厘米厚。使用前,她先將膠泥烤至松軟,然后將銀器壓在上面,用錘子敲打小鋼釬進行鏨花。

      焊接是整個制作流程中最難掌握的部分,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焊接過程中,溫度是最難把握的。溫度過低融化不了焊料,溫度過高又會燒壞銀器。只有充分了解焊料和銀料的特性,才能掌握最佳的焊接溫度。”齊省勛說。

      按照銀器的式樣,把相關部件焊接起來,再焊上一些點綴的裝飾,經過打磨、拋光、去污后,一件銀器就制作完成了。

      “如果想讓銀器多一些色彩,還需要上翠、點藍。”齊省勛說。

      經過10多道工序,一件手工制作的銀器才算是完成。那凝聚在器物中的時光和心血,正是陳倉銀器的價值所在。

      匠心傳承 延續傳統手藝

      之前,在慕儀鎮銀器生意最紅火的時候,有不少人慕名前來學習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齊省勛從不拒絕上門求學的人,毫無保留地把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教授給他們。他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傳承這門手藝。

      如今,齊省勛的兒子和徒弟,不但繼承了傳統手藝,還在原來的打葉、出條等工序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使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更加完善。“我收過許多外省的徒弟,有四川的、河南的,也帶過周邊鳳翔、周至的徒弟。現在,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室,靠著這門手藝增收致富。”說到這,齊省勛很驕傲。

      發達的現代工業和便捷的物流體系,給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帶來了一定的沖擊。2007年,陳倉區制定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10年保護目標和5年保護計劃,成立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保護領導小組,通過調查整理資料、建立傳承人檔案、積極開展原始制作工具保護和非遺項目申報等工作,幫助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順利入選非遺名錄。

      近年來,寶雞市陳倉區投入資金11萬元,為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建立檔案,拍攝制作視頻進行記錄,并為齊省勛修繕了銀器作坊、補充了設備,還多次舉辦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培訓,培養了一批熱愛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的年輕人隊伍,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新鮮血液。

      “我們還在齊省勛銀器作坊的基礎上建立了陳倉區銀器制作技藝傳習所,通過舉辦銀器制作培訓班培養傳承人隊伍、組織銀器匠人進行技藝交流研討和銀器新品研發,為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注入新的活力。”張宏昌說。(記者 李靜茹 通訊員 朱皓璠)

      三秦守藝人 | 齊省勛:錘起錘落間的傳承

      一件銀器的誕生,往往需要經歷十幾道工序和千百次的錘打。40多年來,齊省勛制作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的陳倉銀器,用叮叮當當的敲擊聲,訴說老手藝傳承的故事。

      6月26日,記者幾經尋訪,來到齊省勛的銀器作坊。作坊里最顯眼的,就是一臺小小的壓片機。而這臺壓片機,也是作坊里唯一的現代化加工機械。

      “用機械成批做出來的東西都一樣。而手工制作,一千個物件就有一千個樣子,可以隨時調整。做出來的東西原生態、有韻味,還可以滿足顧客的各類要求。這就是純手工制作銀器的優勢之一。”齊省勛說。

      齊省勛一邊介紹,一邊做銀器。“就拿做手鐲來說吧,從熔化銀料、打葉、出條、拉絲、鏨花,到打磨、拋光,操作完這些工序要耐著性子坐上兩三個小時。光是打葉、出條、拉絲這3道工序,不砸上三四百錘是達不到要求的。用一句行內流行的話說,我們打的不是銀子,而是耐心。”齊省勛說。

      一個工匠要制作一件完美的銀器,除了依靠多年練就的“手力”和“眼力”外,還要有“心力”。作品要體現出工藝美術的造詣,就要求匠人有想象力、掌握民俗知識。比如,鏨花時必須用專用的精細工具,保持專注。

      “松柏的紋路相對簡潔一些,而象征富貴的牡丹花紋路就非常復雜。我們不但要鏨出花瓣,還要點刻花蕊,必須心到手到、心手合一。只有這樣,才能做出近乎完美的銀器物件。”齊省勛說。

      齊省勛的微信名叫“陳倉銀匠”。他很喜歡這個名字,也為之感到驕傲。每天,齊省勛和妻子蘇林霞天不亮就起床,迎著日出走進那間銀器作坊,直到日落才歸家。

      累嗎?齊省勛笑著搖搖頭,滿足地看著擺滿銀器的展示柜。滿柜子的銀器是齊省勛的寶貝,也是歲月的饋贈,承載著他最美好的回憶。

      齊省勛告訴記者,為提升制作技藝,多年來,他堅持跑市場、拜師傅,吸納各地銀器制作的特色精華。在繼承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的基礎上,他還學習了多種工藝技法。他制作的銀牌、銀鎖、銀鐲子等兼具傳統與現代元素。

      “現在,大家都講工匠精神,講工匠精神的傳承。對此,我的理解很簡單:只要有人愛學,能學進去、能學好學精,咱這老手藝就能傳下去。靠老手藝養活自己,再把它不斷發揚光大,這就是傳承。”齊省勛說。(記者 李靜茹)

      記者手記 | 非遺技藝未來可期

      一直以來,非遺技藝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非遺傳承人迫切需要探索一條加快非遺技藝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新路徑。

      非遺技藝的傳承,人是主體。要讓非遺技藝擁有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就需要讓它的趣味“落實”到人們生活中。近年來,寶雞市致力于保護、傳承、發展非遺,讓非遺回歸大眾,持續開設非遺傳承人培訓班和非遺技藝體驗課程,為非遺傳承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非遺技藝的傳承,要加強創新。“跨界傳承”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話題。“跨界”不僅是不同藝術之間的融合,還是“手工藝+創意設計”的融合。在非遺傳承、發展過程中,傳承人要敢于引進“創意設計”的人才,并思考手工藝品與當前人們生活的關系,著力提升審美能力。譬如,設計師可通過針對性的預先設計,為非遺增添全新的元素,為非遺技藝進入現代產業鏈、參與市場競爭創造機會。

      非遺技藝的傳承,還要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近年來,寶雞地區的不少非遺傳承人在這方面不斷進行嘗試與探索,嘗到了甜頭。譬如,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人設計了富有現代元素的銀器,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馬勺臉譜技藝傳承人將馬勺臉譜元素應用于陶瓷杯、時裝、手包、折扇等生活用品……這些作品給非遺項目帶來了生機,也給非遺傳承人增加了收益。

      與此同時,手工體驗的新業態逐漸興起,為非遺技藝傳承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寶雞的西府老街、六營村等地,游客可以上手體驗捏泥塑、制作木版年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總之,非遺技藝的傳承和創新,既要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又要不失其技藝本質,還要因地制宜、因材施藝。而新的時代條件、新的發展理念,也在激發非遺技藝的內在活力。非遺技藝未來可期。

      責任編輯:翁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 白白的肥岳嗷嗷叫| 无翼乌全彩之可知子|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新婚侵犯乐派影院|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第一福利官方导航|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俺去了| 2022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麻豆| 最新中文字幕电影免费观看| 人成午夜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被男按摩师添的好爽在线直播 |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九九热视频精品| 欧美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动漫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观看|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一级特黄录像免费播放肥|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波多野结衣gvg708| 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再灬再灬再灬深一点舒服| 2022天天躁夜夜躁西| 小受被强攻按做到哭男男|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狠狠操.com|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怡红院国产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色一情一乱一伦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