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我寫家鄉 | 我的回鄉愿望清單
2024-10-05 11:40:20? ?來源:中國電視報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座城” 它是來時的方向,亦是心靈的歸宿 我們離開家鄉,是為了去看世界 看過世界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家鄉 年少不覺家鄉好,離鄉方知鄉愁長 歲月流轉 家鄉巨變 每一處變化 都映射出時代的進步 每一縷鄉愁 都滿懷著家國深情 很多時候,我們對祖國的愛,對家鄉的愛就是這么的具體:“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中國電視報》“如果我寫家鄉”主題征文活動,推出“我的家鄉 我的城”特輯。 跟著主播、記者們,一起來表白家鄉,祝福祖國! 今天,《新聞聯播》主播王音棋帶我們回到她的家鄉江蘇興化,品嘗早茶、母校重游、鄉村打卡、解鎖釣魚新體驗。重回家鄉的她都有哪些新感受? 我的家鄉在江蘇興化,前不久拍攝《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共和國巡禮·江蘇篇》的時候,我回了一趟家鄉。時隔8年再次回家,我給自己擬了一個愿望清單,要完成4個小計劃。 回家必打卡第一件事,就是吃早茶! 吃早茶是我學生時代最美好的記憶之一,以前每到周末,爸爸媽媽就會帶著我去早茶店里打牙祭。離家多年,實在太想念這小時候的味道了。這回我的味蕾徹底釋放,吃得愜意又開心。 興化早茶屬于淮揚風味,味道偏甜,講究“一茶三點一面”,先上燙干絲配綠茶;然后擺上嫩生姜,海蜇皮等冷盤;主餐則是肉包、蒸餃、蟹黃包等面食,最后還會以一碗魚湯面收尾。 在早茶店,除了聽到熟悉的鄉音,感受到熟悉的美味,還看到了不少游客。鄰桌的外國小伙兒來自塞爾維亞,在興化的一家籃球培訓學校當教練,來興化一年多,已經被這里的早茶迷住了,時不時就要來過把癮。還有外地游客告訴我,他們是開車一兩百公里慕名而來的。可以說,早茶已經成為興化一張小小的名片了。 吃過早茶,我準備去我的母校看看。 江蘇省興化中學——高中三年,這里有我最美好的青春回憶。 重返母校,發現學校的變化真的好大呀!我的語文老師曹伯高老師告訴我,新的學校搬遷到這里已經3年了,現在的學校面積非常大,教學設施設備齊全,而且完全是現代化的。 走進教學樓,高三(8)班——這個門牌號勾起了我的許多回憶,當年我在校讀書的時候,也是8班的學生。看著一張張青蔥稚嫩的臉龐,突然一下子恍惚,那個坐在同學們中間,正跟鄰座交頭接耳傳紙條,笑得好開心的,不正是15年前的我嗎? 在那個課本扉頁上寫下青春夢想、汗水洇濕了試卷上字跡的高三,在那個哭過、笑過,懵懂著、真實著的高三,我考入了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大聲呼喊的“高三加油”,是給15年前自己的回答,也是在給學弟學妹們打氣。 回鄉計劃三,去興化的鄉村玩一玩、轉一轉。 聽說里下河水上森林公園的風景很美,原先一片普通的森林,現在成了一個國家級的公園,那我可一定要去打卡! 小時候,因為交通不方便,爸爸媽媽很少會帶我去鄉村玩,不過現在鄉村的道路都修得很好了。在公交車上,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機拍拍拍,不想錯過窗外每一片美麗的風景。 來這之前,我做夢都沒有想到,我的家鄉能夠把曾經的一片荒地,改造成現在像夢境、像仙境一樣的景觀,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在林中乘坐竹筏穿行,撐船師傅告訴我,以前這里的鳥類比較少,種出這片森林以后,鳥開始增多了,現在有十幾萬只。水中有魚,林中有鳥,這里是一個森林氧吧,負氧離子非常高,每年景區要接待80萬人左右——水上森林走一走,想活多久就多久! 回鄉愿望清單的最后一項,是釣魚。 我回來之前就聽說,興化市的陳堡鎮唐莊村把350畝廢溝廢塘改造建成了江蘇省最大的鄉村垂釣公園。我準備先打個前站,明年春天就可以陪著老爸老媽到這兒休閑垂釣,享受美好春光啦。 釣魚可真沒那么容易,我興致勃勃地釣了一個多小時,卻連一片魚鱗也沒見著。難道這水里沒有魚嗎?非也。聽說2024年中華垂釣大賽江蘇興化選拔賽就是在這里舉行的,3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釣手同臺競技、各顯身手。看來,家鄉的魚兒也是深藏不露啊! 我決定拜師學藝!有了高手指點,果然不一樣了。只見浮漂微微一動,我屏氣凝神迅速提竿,經過一段極限拉扯,終于釣上來人生中第一尾大肥魚。 里下河垂釣公園還利用閑置水面養殖了興化特產大閘蟹,村干部們輪流在蟹塘邊直播賣蟹,前來垂釣的游客可以現捕現蒸。有魚又有蟹,這頓午餐主打一個字——鮮! 闊別多年,家鄉的變化讓我驚嘆。曾經,興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小城,而今,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經濟多元化的現代化城市。經濟的蓬勃發展,城鄉的和諧融合,教育的創新傳承,生態的精心呵護,以及新農村建設的活力,共同編織了一幅家鄉繁榮的畫卷。 這次回家,我圓滿地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清單。唯一留有遺憾的是,這次沒能欣賞到家鄉興化每年春天最美的垛田油菜花海美景,希望明年4月份油菜花開時,還有機會回到家鄉,欣賞到最美的風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