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毅前行·一季度經濟觀察丨定制+創新 農機“播種”海外新市場
2025-04-25 16:30:3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翁晗 我來說兩句 |
走進春耕一線,看廣袤田野中涌動的澎湃活力。首先把視線投向糧食主產區河南,看看這里的現代農機裝備如何擴大出口,拓展海外新市場。 擴大出口 農機雙循環加速跑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我現在來到了國機集團中國一拖大馬力拖拉機的貨場,大家來看,整個貨場可以說是一片紅色的海洋,拖拉機停的滿滿當當,我手里拿的是一個第一視角眼鏡,首先要用穿越機的視角,來看一看整個貨場的規模。 當穿越機超低空飛過一排排拖拉機的鋼鐵身軀,鏡頭中展現出現代農機精巧的機械張力。從80馬力到300馬力,從丘陵小機械到高端智能機型,農機“家族”越來越壯大。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除了我們常見的熟悉的這種東方紅紅色主調的拖拉機之外,還出現了一些新面孔,比如藍色和綠色的拖拉機,這些都是一拖海外貿易、全球貿易伙伴他們選擇的定制色。 在一拖大馬力拖拉機總裝車間記者注意到,這個5萬多平方米的智能工廠中有一條深度工業游參觀通道。200米的通道這段時間挺忙碌,國內外游覽研學的客人客商不斷,眼前這個來自尼日利亞拉哥斯州的團隊一路游覽,一路記錄,他們今天想要尋找到適合自己國家的專屬產品。 尼日利亞客商 法索拉·奧盧瓦羅蒂米·奧莫托拉博士:因為我們是水田,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拖拉機,整體的重量是要輕一些,而且底盤要低一點。 獲得尼日利亞客商夸贊的就是眼前這臺“顯眼包”——“東方紅”小微型智能拖拉機。法索拉博士根據50馬力和四輪驅動的性能特點,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504拖拉機。記者跟隨采訪也注意到,一路接待和講解的都是來自一拖的新生力量,既是講解員又是跟單員,他們有人還受邀在這個月底,回訪尼日利亞。 柔性生產 同一條生產線滿足多樣農墾需求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拖拉機都是大批量標準化生產。中國一拖又是如何在滿足基本盤需求的同時,為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農業生產地形環境下的客商,生產出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跟隨記者實地探訪。 行走在5萬多平方米的一拖智能工廠,從底盤裝配到組裝成型,一條流動的U形總裝線引人注目,串聯起各個環節。記者在現場測試發現,幾乎每3分鐘,便有一臺新農機從生產線上駛出。目前,一拖這座新型輪式拖拉機智能工廠,具備年產4.5萬臺大型輪式拖拉機的能力。 采訪中,我們發現,大數據、云計算和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與農機制造相融合,智能工廠不僅實現了大批量關鍵零部件自動加工生產,還能控制管理制造過程。就在今年一季度,一拖這個智能制造工廠升級建成新型輪式拖拉機柔性智能工廠,并成功入選國家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名單。 在同一條裝配線上,220馬力動力換向機型與180馬力機械換擋機型正在進行“并肩”組裝。智能工廠通過制造執行系統與智能物流協同,實現了多種型號、不同馬力的混線生產。 國機集團中國一拖大拖公司產品研發部部長 王裕喆:協同進行生產,中間是通過智能化信息系統,來進行一個高效的協同和串聯,也是通過這個信息系統,實際上消除了各生產線之間的獨鏈和孤島。 裝配線實現柔性生產,效率整體提高了20%以上。記者在總控室屏幕上,一條動態更新的數據顯示:當日計劃生產拖拉機180臺,涉及8種馬力、15種配置。 目前一拖的生產基地已擁有七大系列、800多種機型,并不斷開發生產適應不同場景的新型智能農機。在糧食主產區黑龍江富錦,多臺搭載著不同農具的拖拉機在田野上形成“農機矩陣”,分工明確,助力黑土地的春耕。 2000多萬臺套農機裝備繪就春耕圖景 現代農機為糧食穩產豐產提供重要支撐。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目前,三大主糧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5%,基本實現了“機器換人”。 農業農村部預計, 今年春耕全國將投入各型拖拉機、耕整地機具以及播種機、水稻育插秧機具等農機裝備超2000萬臺(套), 其中深耕深松整地機具達280萬臺(套)以上,高性能播種機、高速插秧機等提單產機具為110萬臺(套)以上。 在江西安義種糧大戶張坤的農田里,他正指揮著多臺新型大型旋耕機在水田里作業。今年當地大規模機械化育插秧比例大規模增加,地塊整好后,16臺高速大馬力插秧機接力下地插秧。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最新發布的3月份中國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為61.7%,6個一級指數全部停留在景氣區間。 一季度,中央一號文件、《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等重磅政策措施連續發布,明確提出加強大型高端智能農機、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等農機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研發應用,打造重要農機裝備產業集群,這些都為進一步加快農機裝備全面升級帶來利好。 在福建廈門農業創新應用基地,由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孵化的小巨人企業——中科原動力聯合多家科研機構參與協作的“丘陵山地小微地塊”的春耕春播正在進行。兩臺智能電動拖拉機同步展開深耕和旋耕,另一臺無駕艙農機掛載壟播種一體機,新能源智能農機群聯合精準作業。 走出去成為共識和機遇。一季度,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的農業機械同比增長37.2%。國內多家農機企業正積極對接農機市場新需求,定制化研發新產品,著力拓寬國內與國外市場。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