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內外兼修”應對發展變局
2025-07-18 17:32:47?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翁晗 我來說兩句 |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17876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458億元,同比增長5.0%。 今年以來,外部沖擊影響加大,企業發展環境不確定性增強。與此同時,內需潛力持續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也對我國內外貿協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4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推動內外貿協同發展,可以通過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商品、服務、要素的高效流動,這對于穩外貿、擴消費、提振信心有重要作用。 從企業角度來看,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為外貿企業經營提質增效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今,在電商平臺和商場超市專柜,越來越多貼著“原出口”標簽的商品走進國內消費者視野。外貿企業要主動應對國內外的新形勢,就要轉變發展思路,調整經營策略,將眼光放在穩定性和靈活性更強的市場上,通過生產要素整合、產業結構優化,提升物流效率和產業協同水平,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 隨著外貿企業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的提升,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品牌價值也會得到提升,這既有助于促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也能推動國內外經貿規則對接,促進國內制度創新和內需擴容。可以說,“內外兼修”不僅是外貿企業應對變局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出口轉內銷”,外貿企業也具備不少優勢。長期從事出口的企業,生產水平和產品品質有足夠的競爭力。數據顯示,去年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當中,有8.7萬家企業實現了內外貿一體化經營,同比增長了6.3%,內外貿一體化經營的比例達到了17%。不僅如此,我國擁有超大規模且極具增長潛力的國內市場、完整的工業體系,這些都是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堅實后盾,讓企業可以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間靈活調配資源,實現“內外兼修”。 不過,內外貿一體化并非一蹴而就。國內市場品牌認可度較低、拓內銷成本壓力較大、出口轉內銷過程中國內外制式和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仍然困擾著外貿企業,外貿企業適應兩個市場仍需時間。 對此,不妨從制度、能力、融合、環境等多方面入手,打通內外循環經絡。具體來說,要深化制度型開放,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進一步推進產品檢驗、計量檢定、資質認證等結果互認,做到“內外無別”。完善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政府與企業協同投入,共建高效物流體系、共享型海外倉及數字化貿易平臺,盡快消除渠道壁壘。同時,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消除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為企業轉換市場經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穩住陣腳,沉著應對,才能有所作為。把內外貿鏈條上的每一環都緊“扣”起來,用足“外力”、練好”內功”,企業將更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走向越來越廣闊的發展天地。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