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會場
省農業廳副廳長黃華康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寧德市副市長陳興生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古田縣委書記章瑞進介紹有關情況
古田縣縣長楊峰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古田縣食(藥)用菌產業辦主任劉倫崧答記者問
東南網訊 (記者 溫云榮) 11月9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福州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際食(藥)用菌生物科學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古田)食用菌節”有關情況。據介紹,由中國食用菌協會、福建省農業廳和寧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古田縣人民政府承辦的"國際食(藥)用菌生物科學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古田)食用菌節--紀念中國食用菌協會成立二十周年"將于今年12月8日至9日在聞名海內外的"中國食用菌之鄉"-福建省古田縣舉辦,安發(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作為協辦單位,中國扶貧協會作為支持單位。省委宣傳部部務委員、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盧承圣主持新聞發布會,省農業廳副廳長黃華康,寧德市副市長陳興生,古田縣有關領導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展會主要活動有:"中國食用菌之都"授牌儀式、國際食(藥)用菌生物科學高峰論壇一一紀念中國食用菌協會成立二十周年、項目推介及簽約、書法攝影展、第三屆中國古田食用菌美食節焰火晚會等。新西蘭皇家科學院首席科學家、世界著名真菌和營養學家高益槐教授,前國際蘑菇協會主席、美國蘑菇協會主席格雷格·西摩等30多位國內外食用菌界著名專家、學者,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友人代表、海外華僑知名人士、全國食用菌協會成員、全國食用菌主產區、主銷區以及本縣食用菌產業界代表、經銷戶等都將蒞會,參會嘉賓近千人。
古田早在隋朝就有人從事香菇栽培,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古田人先后研究突破了銀耳棉籽殼代料袋栽、香菇室外袋栽、竹蓀室外人工栽培、黑木耳南方栽培技術和茶薪菇菌種攻關、配方創新技術,在全國率先掀起了銀耳、香菇、竹蓀、黑木耳、茶薪菇生產"五次浪潮",使古田食用菌產業從小到大,蓬勃發展,成為全國食用菌生產大縣。古田是全國食用菌生產第一縣,食用菌產業是古田的特色支柱產業,也是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徑,古田因為有了食用菌而名揚海內外。特別是2005年以來,古田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提出了把古田建成"中國食用菌之都"的發展目標,掀起了食用菌產業新一輪大發展的熱潮。
近年來,古田縣把食用菌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加以培植發展,全面實施"基地化,工廠化,品牌化,科技化"四大發展戰略,加快了產業升級換代的步伐。通過實施"百村萬戶"工程,重點培育扶持了100個食用菌專業村、1萬個食用菌專業戶,大力推廣"公司+基地"、"基地連農戶"發展模式。改變了原有庭院式生產,全面推行專用標準房和專用棚生產,全縣現有3萬多間食用菌生產專用廠房和專用棚,實現了栽培工廠化。"古田銀耳" 榮獲國家證明商標和被國家質監總局批準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古田建成了具有交易、加工、檢測、倉貯、科研、會展、食用菌博物館以及信息平臺等功能,國家農業部認定的、全國食用菌主產區最大的食用菌定點市場-中國古田食用菌批發市場,是全國現有功能最完備、最現代化的食用菌專業批發市場,年交易額達6億多元。
古田全縣農村80%以上農戶從事食用菌產銷活動,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達20多萬。2006年,全縣食用菌產量和產值均占福建省總量的四分之一。特別是銀耳鮮品產量達17.6萬噸,占全國總量的90%以上。開發生產36個菌類,其中銀耳、香菇、竹蓀、猴頭菇、茶薪菇、毛木耳、金針菇等20多個菌類已實現規模化生產,形成了"主栽品種規模不斷擴大,珍稀菌類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全縣有3萬多食用菌營銷戶,500多家加工營銷企業,20多家年產值上千萬元龍頭企業。營銷網絡不僅遍布全國各地,而且打入日本、東南亞、歐洲、美洲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古田還先后被授予"中國食用菌之鄉"、"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全國食用菌生產基地縣"和"全國園藝(食用菌)產品出口示范區",被國家科技部定為國際食用菌培訓基地。特別是今年10月份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食用菌之都"稱號,進一步鞏固了古田食用菌產業發展在全國的龍頭地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