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你的合同簽對了嗎?
2019-11-06 16:59:29? ?來源:人民法院報 責任編輯:仁青卓瑪 我來說兩句 |
導讀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裝修在個人消費中的比重持續增長。然而,裝修人員技術水平的高低、實施工期的長短、材料選擇的好壞等問題深深困擾著廣大消費者。近日,北京西城法院召開涉家裝合同糾紛典型案例新聞通報會,對近年裝飾裝修合同糾紛案件的審理情況、爭議焦點進行通報,為消費者規避家裝合同“缺陷”提個醒。 “游擊施工隊”半路撂挑子 王某的鄰居家正在進行室內裝修,王某覺得裝修效果不錯,便和鄰居家的包工頭口頭約定以包干價格21000元改造家中客廳。但是,在王某支付了約定好的1萬元定金后,工程隊僅拆除了客廳玻璃隔斷就以現場有增項需要增派人手為由,要求支付剩余工程款,否則停工。王某并未同意該要求,工程隊然后就消失了……無奈之下,王某只好另找裝修公司完成余下的改造工程,并將包工頭訴至法院,要求其退還未完工部分的工程款。法院經審理,在扣除相應的拆除及清運費用后,判決包工頭返還王某工程款8000元。 ■法官提醒 一些有家裝意向的消費者出于“想省錢”或“嫌麻煩”的目的,會選擇找“熟人”或“游擊施工隊”進行裝修。然而這種選擇往往會為日后發生家裝糾紛埋下“伏筆”。有合同才有法律約束,有合同才有法律保障。進行家裝,簽訂書面裝修合同以約定具體裝修內容,應當是消費者考慮的首要問題。 明確如何“包工包料” 郭某與某裝修公司以67500元的價款簽訂了裝修合同,約定了詳細的裝修內容,裝修方式為“包工包料”。裝修完成后,裝修公司卻把郭某告了。理由是在裝修過程中雙方口頭協商增加了酒柜、鞋柜等工程項目,郭某均未給付相應費用。郭某認為,雙方約定的承包方式為包工包料,就不存在為增項付費的問題。訴訟過程中,某裝修公司申請就增項的工程造價進行評估。經評估,增項部分造價金額為12300元。法院經審理認為,合同雖約定裝修工程采取包工包料的承包方式,但在裝修合同附件預算明細中已列明的施工項目中并未包含酒柜、鞋柜等,因此,法院判決郭某應當支付相應工程款12300元。 ■法官提醒 “包工包料”的裝修方式只是裝修行業的慣用說法。消費者在簽訂裝修合同時,一是要明確裝修范圍;二是要明確材料信息;三是合同中要有關于增項的約定,裝修預算做出后,合同中應當增加“實際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增項,增項以消費者書面確認為準,并以實際工程量結算”等條款。 莫忘約定“環保”條款 張某委托某裝修公司裝修房屋后,張某就和妻子搬入了新居。可沒多久張某就咳了起來,后來不僅咳嗽越來越嚴重,還出現眼睛充血、頭痛等癥狀。隨著身體越發不適,張某逐漸意識到可能是裝修污染惹了禍,于是便委托專業檢測機構對其房屋進行家裝污染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房屋內空氣中甲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2倍多。張某遂將該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賠償。裝修公司以張某自行采購的家具也可能釋放甲醛等有害物質為由,不認可檢測報告。審理過程中,檢測機構在空置房屋內的檢測結果依然顯示房屋室內空氣不合格。最終法院以裝修工程質量未達到約定標準為由,判決裝修公司承擔檢測費800元并賠償租金損失11500元。 ■法官提醒 避免家裝污染,消費者要在簽訂裝修合同時加入“環保家裝”條款,約定裝修后室內空氣符合環保標準(住建部頒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2001)、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約定在家具進場前由第三方檢測機構驗收,并列明違反環保標準相應的違約責任條款。 預防裝修延期“扯皮” 劉某與裝修公司簽訂了家裝合同,約定工程期限65日。劉某在裝修過程中發現存在多處問題,便要求裝修公司返修,后裝修公司并未如期完成裝修工程。兩個月后,劉某與裝修公司簽署工程延期單,約定將工期順延50天。工期到期后,裝修依然沒有完成。劉某將裝修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裝修公司依照合同支付延誤工期違約金并賠償工程修理費。 法院審理后認為,本案中因裝修公司原因導致工期延誤,裝修公司應根據合同約定賠償相應違約金,而對劉某主張的物業費、供暖費等并非因工程質量不合格所引發的損失未予支持。 ■法官提醒 劉某在家裝合同中約定了工程期限,補簽了工程延期單,明確了延期責任,取得了事后維權的主動權。依照法律規定,對于因施工單位施工進度安排不合理、工程質量不達標、設計方案改動而導致工期延誤的,消費者可按照施工合同約定要求施工單位向其支付相應的工期拖延違約金。如果沒有違約金約定,可以主張實際損失。 ■司法觀察 營造公平誠信家裝市場 據統計,近5年來,北京西城法院共受理裝飾裝修合同糾紛291件,且案件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在這些案件中,家庭裝飾裝修合同糾紛案件占八成以上。從家裝案件爭議的焦點來看,爭議主要集中在質量問題、工期問題、裝修資質、設計變更以及后續保修問題等方面。從審判角度看,消費者作為合同相對方,大多數情況下完全可以通過增強防范意識、妥善簽訂合同,避免糾紛、減少損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為了營造公平誠信的家裝市場環境,西城法院在處理家庭裝飾裝修合同糾紛時,充分發揮司法能動性,通過司法裁判和普法宣傳積極引導消費者理性規避風險、裝飾裝修公司規范經營行為,保護合同雙方的合法權益。 一是盡其善言,舉證、審查“雙充分”。法院會向當事人充分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雙方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地舉證,并對雙方往來短信、微信、電子郵件、照片等能夠確認雙方之間施工范圍、工程價款、內容變更等的證據予以充分審查,必要時還會進行現場勘驗,以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 二是能動引導,協商、調解“雙促進”。在一方舉證能力明顯不足時,法院會引導雙方尊重客觀事實進行協商,并加大調解力度,加強釋明義務。 三是以案釋法,普法、答疑“雙發力”。在裝修旺季到來之前,通過以案釋法的方式,為廣大消費者介紹涉及家庭裝修類糾紛的常見問題,盤點裝修必備法律知識,以期有效避免裝修風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