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不松懈 調解矛盾“不打烊”
2020-05-07 07:45:56? ?來源: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警民聯調、同調同處、聯動化解是三明市公安局三元分局城關派出所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的秘訣,也是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的法寶。 “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我們通過打造警民共建、群防群治、全民動員的工作模式,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把平安宣傳深入到人心。”城關派出所所長陳道華如是說。 排憂解難促團聚 城關派出所轄區常住人口4.7萬余人,流動人口達2.8萬。人多,事也就多,大到治安防控、打擊犯罪、防范宣傳,小至化解糾紛、義務救助,民警都要“一手包辦”。 3月初,奔忙在轄區疫情防控第一線的民警鄧模昭,發現一間破舊的拆遷房內住著一位蓬頭垢面的流浪漢陳某。周邊群眾向鄧模昭反映,陳某平時白天撿拾販賣垃圾,晚上就睡在拆遷屋里。“要幫助他找到家人團聚。”鄧模昭暗下決心。 根據陳某的自述,鄧模昭利用警務平臺進行篩查,與陳某遠在南平的家人取得聯系。陳某的弟弟小陳告訴鄧模昭,20多年前哥哥就離家出走,家人多方尋找沒有結果。 4月8日,疫情形勢好轉,小陳和妹妹立即趕到三明與哥哥見面。然而,陳某與親人相見后,卻拒絕回家。“我已經在外面流浪幾十年,什么都沒有,臉上無光,不想回去……”陳某說。 鄧模昭將雙方邀請回派出所調解室,聯合調解員、司法義工等開導勸解陳某,勸說他放下心理負擔,早日回家與家人團聚…… 經過兩天的努力,陳某最終點頭同意回家。 警民聯調護平安 人民調解員楊森禮是司法局的老干部,退休后來到城關派出所,當起了駐所專職調解員。楊森禮特別擅長情理法交融,通過他和民警的“雙劍合璧”,大大小小的糾紛都能得到化解。 “真的要謝謝民警和調解員,疫情期間他們也一直在線,忙前忙后幫我們調處糾紛。”近日,在城關派出所人民調解室里,一起購房糾紛現場化解,兩位當事人連連稱贊。 原來,鄧女士購買了陳某的房子,雙方約定春節后進行房屋交接,但一直過了一個多月,始終不見陳某交房,雙方因此產生糾紛。民警和調解員楊森禮采取“一對一”調解,對鄧女士和陳某進行分頭勸說,告知他們受疫情影響群眾居家隔離,不聚集、不扎堆,根本就無法進行搬遷,希望雙方互相體諒……經過不懈努力,最終該起糾紛成功化解,劍拔弩張的雙方關系得到“縫合”。 陳道華告訴記者,城關派出所在“公調對接、民調進所”的基礎上,創建“三三五”調解工作法,即規范警情先期受理、分類調處、跟進回訪三個流程,創新“親”“公”“聯”三種調解方式,完善聯合調解、分工協作、協調溝通、獎懲激勵、定期培訓五項機制。通過民警和人民調解員的“無縫對接”,疫情防控期間為群眾調處了各類矛盾糾紛45起、協助服務群眾62次。走訪摸排不松懈 連日來,城關派出所副所長兼下洋社區民警何超涌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走訪企業上門服務,護航復工復產工作。走訪中,何超涌總是耐心地詢問各企業的具體復工復產安排和疫情防控工作情況,聽取他們的需求和意見,幫助和提高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信心和能力。 “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復工復產,涉及房屋租賃、勞動合同等矛盾糾紛大量出現,一些糾紛涉及人員多、持續時間長、疑難復雜、專業性強,為此我們推出‘一企一警’定制服務,派出所派出10名警務人員下沉企業商鋪,聽訴求解難題,為企業商鋪復工復產保駕護航。同時也組建包括民警、人民調解員、義工等法律服務團隊,合力化解糾紛。”該所副所長任德宏介紹說。 城關派出所還推出了“微信派出所”服務,將法律服務向掌上延伸。通過添加轄區群眾為微信好友,接受群眾業務咨詢、線索舉報,開展法治宣傳等,及時梳理法律風險和問題隱患,為疫情防控各項決策提供法律服務,引導群眾做好防疫、遇事找法,實現矛盾糾紛“指尖”化解。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