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在全國率先立法保護傳統風貌建筑
2021-05-28 06:52:51?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27日結束的省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了《福建省傳統風貌建筑保護條例》《福建省志愿服務條例》《福建省兒童乘坐機動車使用安全座椅的規定》,批準了《福州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辦法》《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廢止<福州市城市房屋產權產籍管理辦法>的決定》。一批新法規有許多內容與普通百姓息息相關。 出臺全國首部傳統風貌建筑 保護地方性法規 《福建省傳統風貌建筑保護條例》是全國首部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地方性法規,于今年7月1日起實施。條例明確保護對象為未公布為文物、歷史建筑,具有一定保護價值和建成歷史,能夠反映歷史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對整體風貌形成具有價值和意義的建筑物、構筑物,包括古厝城樓、騎樓、土樓寨堡、廊橋古道、店鋪作坊、文廟書院、廠房碼頭以及其他建筑物、構筑物。 法規明確了傳統風貌建筑認定與退出、保護與利用、管理與監督等內容,緊扣保護的現實需求進行制度設計。法規明確,省政府住建部門負責全省傳統風貌建筑保護管理工作,設區的市、縣(市、區)政府確定的主管部門負責傳統風貌建筑普查甄別、名錄管理、修繕利用等工作。傳統風貌建筑名錄報同級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鼓勵利用傳統風貌建筑展示地方特色文化,開設博物館、陳列館、紀念館、傳統作坊或開辦民宿等服務性經營活動,實現活化利用。法規還規定了保護范圍內禁止實施的行為,違反相關規定對單位最高處以50萬元罰款,個人最高處以5萬元罰款。 一系列激勵機制 鼓勵志愿服務 《福建省志愿服務條例》也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2003年施行的《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務條例》同時廢止。 據了解,近年來福建志愿服務事業發展迅速,志愿服務組織達5.7萬個,實名注冊志愿者總人數突破550萬,志愿服務在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條例對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活動、保障和激勵等作了規范。條例規定,省政府民政部門制定統一的信息數據對接標準,實現全省志愿服務數據統一歸集、統一管理和共享交換。有關部門應將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信息向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歸集,在教育、就業、公共服務等方面對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實行激勵。良好志愿者服務記錄的認定標準和具體激勵措施由省政府制定。 兒童乘坐機動車 不使用安全座椅要受罰 《福建省兒童乘坐機動車使用安全座椅的規定》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法規規定,父母等監護人或者其他成年親友攜帶不滿四周歲兒童駕駛或者乘坐小型、微型載客汽車,應當在車輛后排規范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兒童因疾病或者其他身體原因無法使用的除外。本規定所稱兒童安全座椅包括符合國家標準的兒童安全座椅和其他兒童安全約束系統。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將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納入機動車駕駛證考試內容,加強宣傳和檢查。駕駛培訓學校、駕駛培訓班應當對學員進行兒童安全座椅相關知識的培訓。幼兒園應當將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納入道路安全教育內容,提高兒童乘車安全意識。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的公益宣傳,對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父母等監護人或者其他成年親友違反本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或者處一百元以下罰款。 福州市戶外廣告 應避免造成光污染和噪聲污染 《福州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辦法》經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將由市人大常委會頒布施行。 法規規定,禁止在國家機關辦公區域、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區建筑控制地帶和中小學校、幼兒園內設置商業廣告。大型戶外商業廣告的設置許可有效期不超過三年,采用電子顯示屏播放的大型戶外商業廣告設置許可有效期不超過五年,其他大型戶外廣告設置許可有效期不超過二年。 以電子顯示屏等光電形式設置的戶外廣告應依照戶外廣告設置技術規范,安裝亮度、音量調節裝置,控制亮度、音量和使用時間,避免對周圍環境造成光污染和噪聲染污。 福州城市房屋產權產籍 管理辦法將廢止 《福州市城市房屋產權產籍管理辦法》廢止的決定將由市人大常委會頒布。該法規實施至今已有28年。對于廢止的原因,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解釋說,《辦法》對指導福州開展房屋產權登記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國務院《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以及國土資源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頒布實施,《辦法》關于不動產的登記范圍、登記程序、登記類型、登記方式和權屬證書的規定與上位法不相一致。在近年實踐中,福州的不動產登記工作都是直接適用國家上位法。《辦法》的廢止不影響房屋產權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和房屋產權產籍管理工作的開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