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扶持林下經濟 □ 一目了然 林下經濟是近幾年農業生產領域涌現的新生事物或稱為新興產業,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利用、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發展林下經濟,可以縮短林業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實現從平面林業向立體林業跨越,從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是農民致富增收新的天地。 森林是龍巖的優勢。龍巖是全國重點集體林區、福建省三大林區之一。龍巖現有林地面積2388萬畝,占土地面積的83.6%,森林覆蓋率達73.1%,居全省之首。因此,發展林下經濟,我市大有可為。 林下經濟是個系統工程,林果、林草、林花、林菌、林藥、林禽、林畜、林蜂、林旅等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跨行業,跨業態,與農業、林業、旅游、園林建設等多行業相關聯。我市在發展林下經濟方面作出了積極的探索,2015年,龍巖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803.45萬畝,實現產值121.23億元,比增19.3%。盡管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相對于整個森林寶庫而言,只是揭開了冰山一角。 林下經濟仍是個新課題,面臨諸多政策、制度、技術、資金、規劃、生態保護等問題,政府部門要制定有利于林下經濟發展的政策,規范林下經濟有序健康發展,與林業產業化建設、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精準扶貧、新農村建設等內容融合在一起,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發展林下經濟要綜合考慮環境與資源之間的制約與平衡。比如發展林下養殖業,在山林中放養山雞,一方面由于雞的覓食,減少了森林蟲害,雞糞又增加有機肥,促使林木長得更加茂盛。但另一方面,如果養殖密度過大,將破壞植被,破壞森林生態,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密度多少是個技術問題,要加強技術指導,養殖什么品種對生態最有利,應積極推廣適合林下種植、養殖的新品種,新技術。又如發展森林旅游,可以帶動其他林下經濟產品的銷售,增加農民收入,但如果不控制游客數量和頻率,將會破壞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因此要科學規劃,合理安排,既盤活林下空間,又保護森林資源,實現林下經濟與生態經濟雙贏。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