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首頁> 黨政網群> 百花文藝 > 正文

      劇場每月都在虧損 父女接力23年為漢劇迷堅守

      2018-10-09 15:57:13?馮愛華?來源:武漢晚報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民間劇場每月都在虧損 父女接力23年為漢劇迷堅守

      黃鶴樓下,民間劇場每月都在虧損,每周都在堅持父女接力23年為漢劇迷堅守“樂園”

      “但只見黃葉飄飄,不住在墳臺繞。哈哈哈,卻原來是狐兔繞墳……”漢劇名角賈振南一段《掃松》清唱,尾音未落,臺下戲迷已喝彩聲四起。

        黃鶴樓漢劇閣,給戲迷、票友們提供了看戲唱戲的舞臺

      4日,武漢黃鶴樓道上臨街的小劇場內,20余位漢劇票友圍桌而坐,或上臺亮嗓、或捧茶品味。雖然這里離人潮洶涌的武昌臨江大道不足百米,卻用皮黃、鑼鼓、胡琴織就一方令時光停駐的天地,恍若舊日。

      這就是江城漢劇迷中有名的民間劇場“黃鶴樓漢劇閣”,200平方米的劇場內舞臺、樂隊、化妝間俱全,來的人不僅有漢劇票友中的活躍人物,也有賈振南這樣的漢劇名家,樂師也基本由專業劇團退休的人擔任。花上5元茶錢,可以消磨整個下午,若有興致也可上臺清唱。

      23年前,漢劇名票文小佑建立了武昌文小佑漢劇團和這處劇場;10年前,文紅衛從離世的父親手中接過劇場繼續堅守,“為漢劇迷們保留一處樂園”。

      如今,文小佑的女兒文紅衛也成了漢劇票友,她堅守在劇場,為漢劇票友們做后勤服務記者何曉剛 攝

      23年前,

      他為漢劇票友建起家園

      文小佑是江城漢劇票友圈中的傳奇人物。“父親與漢劇有緣”,文紅衛向記者回憶,父親出生于1935年,學過中醫、做過生意,卻一生癡迷于漢劇。上世紀50年代,他常乘船過江向名角“偷師”;上世紀90年代,他經常組織票友在街頭表演。一次,他與票友在長江大橋下演唱,正在興頭上卻突遇風雨,眾人不得不慌忙收場,很是掃興,于是有了自建劇場的念頭。

      1995年,文小佑拿出8萬元養老金,在黃鶴樓道購平房一間,成為票友們聚唱的場所,三鎮戲迷蜂擁而至。隨后,文小佑又動員子女拿出30余萬元,將平房改建為200平米的劇場“黃鶴樓漢劇閣”,又建立武昌業余漢劇團,后改名為武昌文小佑漢劇團。

      “他對漢劇是真愛好、真舍得”,80歲的票友祝賢財回憶。有了場地之后,文小佑又出資10余萬元購置道具、燈光、音響,服裝中有蟒有靠,“跟專業劇團比,也不差”。劇團得到票友們的鼎力支持,裝服飾用的十來個大木箱、衣柜,就是票友們自己動手打制的,至今仍在使用。

      在文小佑的帶領下,劇團演出質量、知名度不斷提升。曾在湖北省京劇院工作的王斗也憶起,上世紀90年代,文小佑出資數萬元舉辦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漢劇大獎賽,百余票友參賽,轟動圈內;他帶團走訪天門、沙市、荊州,到市縣劇場無償演出,花銷則是他一人承擔;劇場內,各行當俱全、文武場皆備,漢劇名家名角頻頻光顧,程良美、胡和顏、賈振南、熊留華等都曾在劇場演出。

      10年前,她為父親的遺愿堅守

      2008年,一位票友過世,文小佑去蔡甸探望在歸途遭遇交通事故。當時車上還有另一個朋友,送到醫院時,文小佑還讓醫生先救別人,“我感覺還好”,誰知竟因傷重去世。臨終前他留下囑咐:老屋留下供票友唱漢劇。

      文小佑有3個女兒,排行老二的文紅衛接過了劇場,“如果這里關了,父親那些老朋友就無處可去了”。劇場堅持每周四活動,國慶期間則增加1天,讓票友掛衣(上臺彩唱)。10年來,除了茶水費由1元、2元漲到5元,其余一律沿襲文小佑留下的規矩,茶水管夠,掛衣另交5元。每次活動,茶水費只有百來元,而樂隊薪酬、服裝、水電等支出需要七八百元,全靠幾個骨干團員自掏腰包填補。盡管每月都虧損,但文紅衛覺得能夠滿足父親的心愿就值得,“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沒想到一堅持就是10年”。

      10月4日正是活動日,文紅衛在臺下穿梭往來,添茶水、打招呼,遇到臺上開唱自己喜歡的唱段,就坐下來閉目搖頭、細細品味。“以前學體育,工作是做出納”,文紅衛說,她之前從未想過自己會開口唱戲,然而在這里聽久了,也開始愛上漢劇、學唱起來。如今學了末角的《哭祖廟》《文昭關》等戲,感覺氣血通、精神足,“大概愛戲也是遺傳”。

      “喜歡漢劇,讓大家聚到一起”,68歲的董梅生與文小佑相識于光明劇場的一場票友演出。去年接手文小佑漢劇團管理后,他成為劇場活動的主要出資人之一,一年投入近萬元,“如果這個地方都守不住,漢劇可能就在我們這一代失傳了。”

      賈振南說,劇場不僅為戲迷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更是漢劇的一個窗口、一處火種,“這里離景區近,經常有游客聽到聲音過來看,附近小區的人也常帶著孩子來玩。20多年的堅持,為漢劇擴大了影響,也培養了觀眾。”

      如今,漢劇票社期待春天

      漢劇曾是武漢大眾娛樂的領頭羊,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鼎盛期,武漢25個戲院和游藝場,漢劇就占領了20個劇場;1919年漢劇公會初建,會員登記有7000余人之眾,行當齊全,名伶薈萃。漢劇的業余清唱則始于清末,一些文人雅士,每年秋季相為邀約聚會,賞菊飲酒,清唱漢劇以自娛,又名唱“圍鼓”。民國年間漢劇業余愛好者紛紛成立票社,既坐唱,也掛衣,還聘請名伶教習,演出不收任何費用,票社各項支出,靠票友出資。而票社竟有“風起云涌”之勢,甚至還出現一些“漢票”世家,有祖孫三代同染漢劇成癖,人稱之曰“戲迷家庭”。

      時移景遷,就算是最堅定的戲迷,如今也為漢劇傳承心憂。漢劇名家賈振南回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省內有23個漢劇劇團,很多縣市都有專業團隊。而現在只剩不到兩個——武漢漢劇院和并入湖北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的湖北省漢劇團。專業院團縮減,戲迷數量也隨之萎縮。有統計顯示,湖北省內保持活動的漢劇票友組織有八九個,人數不過三四百人。“漢劇不好唱”,賈振南認為,與通俗易上口的楚劇、黃梅戲相比,票友學漢劇難度更大,而與京劇等大劇種比,漢劇的普及、推廣也需加大力度。

      “近年來,民間興起一些漢劇演出團體,在鄉鎮、村頭演出,如黃石出現的民營五一漢劇團。”賈振南說,這表明漢劇在民間仍然有生命力。董梅生也認為,唱響漢劇,要熱鬧起來、組織活動,把觀眾吸引到劇場來,同時扶持民間劇團走出去演出,在更廣的范圍內培養觀眾。

      文紅衛則樂觀地表示,現在劇場中雖是中老年人居多,不時也有華師、音樂學院的學生走進來,“只要還有人唱、有人聽,漢劇的根就不會斷”。

      記者馮愛華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更多>>新聞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百合潮湿的欲望|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大屁股| 午夜在线观看福利|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 欧美另类老少配hd|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在线| 欧美精品videossex欧美性|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 久久se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高清| 免费特级黄毛片|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www亚洲成人| 无翼乌全彩无漫画大全|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男人天堂2023|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www视频免费|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爽爽影院在线看| 国产最爽的乱淫视频国语对|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欧洲亚洲国产精华液| 国产在线不卡一区| 97av麻豆蜜桃一区二区| 怡红院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chinesefree国语对白| 最近更新2019中文字幕国语4|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高中生的放荡日记h|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xxxx日本视频| 无限在线观看下载免费视频|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欧美老妇bbbwwbbww|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