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胄罕見《草原頌歌圖》亮相
2018-10-18 09:37: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黃胄的夫人鄭聞慧 馬海燕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 馬海燕)著名畫家黃胄的罕見《草原頌歌圖》17日亮相炎黃藝術館,吸引了眾多美術界人士前來觀看。 黃胄的夫人鄭聞慧也坐著輪椅前來。87歲的鄭聞慧說,多年后再次見到這幅作品非常激動。當年這幅畫完成之后,幾經輾轉不知所終,現在有藏家愿意把它拿出來,讓大家再次見到,已經非常難得。老人感慨說,一幅作品完成后的命運不可預料,就是畫家本人也很難想到。畫家離不開藏家,藏家也應該珍惜畫家,珍惜優秀的作品。 梁纓介紹《草原頌歌圖》 馬海燕 攝 黃胄的此幅《草原頌歌圖》,創作于1977年,高123厘米,寬69厘米,紙本重彩設色,畫面以近、中、遠景三段組成“之”字形構圖。其中近景為畫面主體,描繪了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及漢族民眾在一片歡歌笑語之中,歌唱美好新生活的景象,突顯“草原頌歌”這一畫作主題;中景由羊群、馬群和馬背上的套馬人組成,以動態十足的套馬人映襯邊疆生產建設的有條不紊與草原人民富足的生活,以羊群、馬群過渡近、遠景;遠景則為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馬群、羊群在地平線上若隱若現,隨著高大的高壓電塔一同向遠方綿延。 黃胄女兒梁纓表示,父親是畫贊歌的,此幅作品為父親的精心之作,群體人物歡聚歌舞的一刻被他精準地用畫面永恒留存了下來。畫面中撲面而來的歌頌祖國、向往美好生活的熱烈氣氛很難不感動每一個看畫的人。 著名畫家史國良表示,與黃胄先生眾多取材邊疆生活的創作相比,本作有以下幾點特殊之處:首先,本作以蒙古族群眾為主體,在其間穿插了維吾爾族、朝鮮族和漢族青年,這種以多民族歡聚一堂來體現民族團結的作品,在黃胄先生的作品中并不常見;其次,人們胸前佩戴的毛主席像章于同時期畫作中亦不常見;名款“子蓬”,則極少見。 著名畫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韓國榛說,上世紀50年代他剛上初中時見過年輕時的黃胄,當時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只覺得他畫的人物、動物都那樣可愛,充滿激情。他深入基層、深入生活的創作理念值得今天的畫家學習。(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