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元宵節
2019-02-22 15:12: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四大名著中的元宵節 余世存 元宵節在唐宋時期形成習俗,在明清時期走入節日的輝煌。自元末明初到清乾隆年間,五百年中涌現出的集文化大成的小說,如《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和《紅樓夢》中,都有對元宵節的描寫。這些描寫可以讓我們想見古人是如何參與創造出節日似錦繁華的。 《水滸傳》中描寫了三個發生在元宵節的故事。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鰲山,花榮大鬧清風寨”,第六十六回“時遷火燒翠云樓,吳用智取大名府”,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鬧東京”,書中的元宵節既熱鬧又跟打打殺殺有關:“如花仕女,人叢中金墜玉崩。玩景佳人,片時間星飛云散。瓦礫藏埋金萬斛,樓臺變作祝融墟。可惜千年歌舞地,翻成一片戰爭場。” 跟《水滸傳》中元宵節的熱鬧和打打鬧鬧不同,《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一章中,耿紀、韋晃、金袆和吉邈、吉穆五人計劃在許都正月十五慶賞元宵佳節之際起兵討伐曹操。那一天,“天色晴霽,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競放花燈。真個金吾不禁,玉漏無催!”城內四下火起,燒著五鳳樓,皇帝避于深宮。曹氏心腹爪牙,死據宮門。城中但聞人叫:“殺盡曹賊,以扶漢室!”但五人勢孤力單,不是被曹軍擒獲,死于亂軍之中,他們的宗族老小,也被曹操命人皆斬于市。 《西游記》中則寫了天竺國的元宵節,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十五元宵之夜,唐僧師徒四人進城觀看燈會。這場元宵燈會,讓唐僧又經歷一場劫難。青龍山玄英洞的三個妖精化作一陣清風將唐僧攝到洞中。孫悟空與豬八戒、沙和尚與三個妖精進行了數場大戰,并搬來二十八宿中的四木禽星前來助戰,才救出唐僧,師徒四人繼續往西天取經。 《紅樓夢》中的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提到“社火花燈”以及“看過會的熱鬧”都是指元宵節的活動。第十八回“林黛玉誤剪香囊帶 賈元春歸省慶元宵”,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都對元宵節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寫。 這些文學著作都寫到了花燈,如《西游記》里的花燈:“三五良宵節,上元春色和。花燈懸鬧市,齊唱太平歌。又見那六街三市燈亮,半空一鑒初升。那月如馮夷推上爛銀盤,這燈似仙女織成鋪地錦。燈映月,增一倍光輝;月照燈,添十分燦爛。觀不盡鐵鎖星橋,看不了燈花火樹。雪花燈、梅花燈,春冰剪碎;繡屏燈、畫屏燈,五彩攢成。核桃燈、荷花燈,燈樓高掛;青獅燈、白象燈,燈架高檠。蝦兒燈、鱉兒燈,棚前高弄;羊兒燈、兔兒燈,檐下精神。鷹兒燈、鳳兒燈,相連相并;虎兒燈、馬兒燈,同走同行。仙鶴燈、白鹿燈,壽星騎坐;金魚燈、長鯨燈,李白高乘。鰲山燈,神仙聚會;走馬燈,武將交鋒。萬千家燈火樓臺,十數里云煙世界。那壁廂,索瑯瑯玉韂飛來;這壁廂,轂轆轆香車輦過。看那紅妝樓上,倚著欄,隔著簾,并著肩,攜著手,雙雙美女貪歡;綠水橋邊,鬧吵吵,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對對游人戲彩。滿城中簫鼓喧嘩,徹夜里笙歌不斷。” 這些作品中也提到了元宵節的其他習俗,如“走百病”“看過會”“看社火”等等。其中多有對市井生活的白描。同時,這些作品中也寫下了對盛時不再的追憶和感嘆。《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中既有對盛世的抗議,又有對亂世來臨的預告,而《紅樓夢》中元宵節的描寫,尤其寓意深刻,在五十四回中,鳳姐為了討好賈母,在元宵的酒宴上一連說了兩個“過正月半”的笑話,說完笑話,鳳姐說:“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這與第一回癩頭僧所念“好防佳節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前后呼應。賈府由“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般的盛世,走向“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的衰敗。 由上述可見,人心希望熱鬧、團圓、狂歡,盡管元宵節里會有殺戮、戰爭,但我們的古人仍把這一節日過得莊重、熱烈,他們過元宵節有今人未必理解的在世感。而通過曹雪芹等偉大作家的總結,我們的文化也從節日中獲得了極高明而中庸的教益。是的,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宴席。最繁華、最熱鬧的時刻和場面總伴隨著不祥和悲哀,歡樂之后總是深深的落寞與不安。但我們人類在人生百年中,仍會年復一年地、一代一代地努力,搭起長棚,創造出繁華、歡樂來。 跟除夕、春節等家人團聚的節日不同,元宵節的社會性是非常明顯的,很多傳統節日是關門闔家團聚,元宵節則是走出來參與社區活動,投入其中,猜燈謎,逛廟會,男女不禁。在與親友、鄉親、街坊歡度元宵節時,我們都是這一節日里的主角。但在人生社會的節慶里,我們又都是節日借以書寫的文本道具。只要有人存在,節日的慶典就會延續下去。 西門大官人的焰火也好,賈府大觀園的豪華也罷,都只是節日展開的道具,它們終將煙消云散。而歐陽修、辛棄疾、曹雪芹們的文字與世長存。在元宵節日里,只有超越性的參與,才能將景觀化為與節日同輝的力量,感染一代又一代人。致廣大而盡精微。因為節日及其超越者不會毀滅,毀滅的只是各類不自覺的道具。我們中國文化講文化,化民成俗,以文化之,元宵節可算是一個典型。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多在陽歷2月中下旬,按大時間序列,2月中旬為賁卦時空。這是男歡女愛的時空,是奮發人心飛揚的時空,是裝飾的時空,這一切多跟元宵節的習俗絲絲相扣。“山下有火,賁。”先哲曾給賁卦時空系辭說,“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也極為精準地概括了元宵節的意義。 (本文作者余世存為學者、詩人、作家,曾出版《大時間》《老子傳》《家世》《時間之書》《非常道》等圖書。)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