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首頁> 黨政網群> 網上博物館 > 正文

      干貨分享 | 2018年度文物考古工作匯報會(上)

      2019-03-01 14:55:41?考古研究所?來源:騰訊微信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2018年度文物考古工作匯報會上篇

      ??? 2019年2月21日,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考古工作匯報會在福建博物院影像廳舉行。本次匯報會還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以下簡稱社科院考古所)、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考古學專業、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三明市文物保護中心的專家學者做了主題匯報,來自全省文物考古界共計7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大會。


      ??? 匯報會共21項主題發言,總結了2018年度開展的多項文物考古工作,包含了在田野考古調查發掘、水下考古調查、古建筑保護與研究等多方面取得的各項成果。

      專家帶你看考古~

      溯源—尋蹤:閩江上游舊石器專項調查與試掘

      匯報人:周振宇 社科院考古所

      △ 平潭圓山遺址全景

      該項目是社科院考古所與我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開展的研究項目之一。主要圍繞南島語族的起源與擴散、我國東南沿海史前人群的遷徙與交流兩個主題進行。


      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了閩江上游浦城、武夷山、將樂、順昌等地的舊石器調查,新發現舊石器遺址31處,采集石制品近千件,并試掘了平潭圓山遺址、將樂龍燈山遺址、將樂井垅山遺址3處遺址。根據地層判斷,這些遺址的年代約在舊石器時代中期至晚期,年代跨度幾十萬年,遺址類型多樣。


      未來,項目組還將繼續啟動閩江下游、木蘭溪、霍童溪流域舊石器考古調查與試掘,力求填補福建舊石器文化空白,完善史前考古學文化框架。

      平潭圓山遺址發現的石器


      將樂井垅山遺址試掘探方

      △ 武夷山地區采集的石制品

      閩江下游視野下的平潭史前考古

      匯報人:黃運明 福建博物院

      東花丘遺址遺跡分布圖

      項目匯報人介紹了近兩年我院在平潭開展的東花丘遺址和龜山遺址發掘成果。東花丘遺址和龜山遺址分別是2017年和2018年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經費立項的主動性發掘項目。


      今年主要對東花丘遺址重要遺跡的性質做進一步的甄別和判定,通過器物分析、光釋光測年等方法,推測東花丘遺址的年代為距今3500年左右,文化性質與福清東張下灣遺址相似。龜山遺址主要通過斷面解剖,基本確認該遺址有兩個階段的遺存,第一階段為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存,第二階段為距今3300年青銅時代遺存,屬于黃土侖文化。

      △陶窯遺跡的解剖發掘

      △東花丘遺址出土捏口單把罐

      項目組還將平潭這些考古發現納入閩江下游青銅時代文化格局進行考察,通過目前所掌握的資料推測,距今4000—3500年,閩江下游已成為閩北、閩東、閩南考古學文化交流和匯聚的中心,為閩江口向平潭島擴散提供強大基礎。


      到了晚商時期,中原文化因素自閩江上游對閩江下游產生強力輻射,最終形成黃土侖文化。而平潭東花丘遺址和龜山遺址,分別是距今4000-3500年和晚商階段閩江上游向閩江下游腹地波浪式沖擊的反映。

      △龜山遺址發掘現場

      2018年白頭山遺址發掘

      匯報人:蔡喜鵬 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

      白頭山遺址位于閩侯縣荊溪鎮港頭村白頭自然村,是我院考古研究所與福建市考古隊聯合發掘的基建考古項目。該遺址為一處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的大型聚落遺址,發現有曇石山下層文化、曇石山文化、黃瓜山文化、晚商時期等各時期的遺存。通過浮選,在曇石山文化層中發現了碳化人工栽培稻稻谷、粟(小米)、黍等植物顆粒,其中粟的發現是閩江下游目前已知最早的旱作農業證據。

      △白頭山遺址青銅時代貝殼堆積層

      △白頭山遺址出土曇石山文化陶片

      南浦溪流域田野考古新發現

      匯報人:付琳 廈門大學歷史系

      △龍頭山遺址航拍照

      牛鼻山文化是閩江上游地區被學界公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為了進一步發掘牛鼻山文化內涵,2018年初廈門大學歷史系與浦城縣文體新局對牛鼻山遺址周邊區域與張家園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與試掘,并聯合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對龍頭山遺址進行了正式發掘。

      △龍頭山遺址出土新石器時代墓葬

      通過對牛鼻山周邊區域系統調查,認為牛鼻山文化年代可能提前至距今5000年以前。而通過對張家園遺址的調查,推斷該遺址是浦城地區繼牛鼻山文化結束之后富有獨特文化面貌的遺存。龍頭山遺址是一處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歷史時期的一處遺址,是研究浦城古代人地關系和聚落變遷問題的難得資料。特別是該遺址揭露出多座好川文化墓葬,是探討史前時期閩浙古文化交流的重要資料。

      △龍頭山遺址出土閩越國時期器物

      △龍頭山遺址出土陶鬶

      福建地區小米農業的發展和傳播:新發現和新思考

      匯報人:葛威 廈門大學歷史系

      我國目前最早的馴化粟標本發現在內蒙古興隆溝第一地點(距今8000年左右),主要分布于中國北方。近年來通過廈門大學與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等相關單位的合作,在霞浦屏風山遺址、黃瓜山遺址、明溪南山遺址、武夷山葫蘆山遺址、閩侯白頭山遺址中都發現有粟的碳化顆粒。


      由于福建大多數遺址出土粟的數量均偏少,無法進行直接測年,明確粟的確切年代。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通過人和家養動物骨膠原同位素(δ13C>-15‰,δ15N<9 ‰樣品可認為攝入大量粟)分析獲取利用粟的間接信息,并對人和動物骨膠原進行直接測年。通過對上述幾個遺址的人及動物骨骼研究,揭示粟到達福建地區的最早時間應該在約距今5000年左右。

      △明溪南山遺址發現的碳化粟

      △葫蘆山遺址浮選出的碳化水稻與粟

      赤塘山遺址考古發掘

      匯報人:林峰 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

      △赤塘山遺址航拍圖

      赤塘山遺址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由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福州市考古隊聯合發掘。遺址共發掘商周土坑墓10座,器物26件。其中,兩座出土器物與黃土侖遺址出土器物相同,均有顯著折肩、凸棱節狀柄下接喇叭形器座等特征,年代大致為商代晚期。其余8座土坑墓隨葬品數量減少,包含方格紋大罐、席紋帶蓋罐、原始瓷豆等,同曇石山文化上層器物相似,年代大致為西周時期。

      赤塘山遺址磚室墓

      東晉泰和二年八月,公元367年

      同時,遺址還發現東晉墓13座、南朝墓12座、唐代墓7座,器物136件。六朝至唐墓葬群的發現對研究福州地區此時期的喪葬風俗提供豐富實物資料,可成為今后閩江下游地區六朝到唐墓葬的斷代標尺。

      邵武李家山六朝墓2018年考古發掘

      匯報人:陳明忠 福建博物院

      △邵武李家山六朝墓遺址航拍圖

      邵武李家山六朝墓位于邵武水北鎮故縣村,該項目是2016年申報的主動性課題發掘項目,2018年度進行了該項目的第二次發掘工作,共發掘了24座墓葬,出土隨葬品72件,其中西晉至東晉前期墓9座,東晉中后期墓5座,南朝中后期墓8座,隋代墓葬2座。

      △邵武李家山六朝墓花紋轉

      2017和2018年發掘36座墓葬,以及70年代故縣村清理1座南朝墓,邵武共發掘了37座西晉到隋朝時期磚室墓,各個時代緊密相連,沒有缺環,再整合將樂縣發現的十余座六朝墓,已經具備了對富屯溪流域六朝墓進行初步研究的架構。

      △邵武李家山六朝墓出土雙系罐

      對比閩侯赤塘山六朝墓地特別是一批東晉中后期墓葬的發掘,以及福州地區歷年來南朝墓葬的資料顯示:東晉中后期,閩江上游的閩西北特別是建溪流域和閩江下游的福州地區在墓葬形制、墓磚花紋、隨葬祭器等墓葬面貌上基本趨于一致;但到了南朝中后期整個閩西北和福州兩地卻表現出的差異性大大高出相似性,兩地墓葬在很多方面表現出一種迥然不同的風格。

      △邵武李家山六朝墓出土五盅盤

      2018年福建古窯址發掘調查

      匯報人:羊澤林 福建博物院

      △建寧瀾溪窯遺址全景

      2018年度我院考古研究所對建寧瀾溪窯遺址與漳浦石寨窯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建寧瀾溪窯為宋元時代燒造日常生活用瓷的窯址,主要燒制青白瓷器,有少量的醬釉瓷。器類有碗、碟、盞、執壺、瓷塑等。

      瀾溪窯遺址出土瓷碗

      △瀾溪窯遺址出土瓷塑

      漳浦石寨窯遺址是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漳浦縣博物館、縣文物保護中心聯合發掘的一處元代-明代早期窯爐遺跡,對研究閩南地區橫式階梯窯的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漳浦石寨窯遺址全景

      此外,我院考古研究所及相關協作單位還對對浦城大口窯址進行了重點勘探,并對永春、安溪古窯址進行了全面的考古調查。

      △浦城大口窯出土執壺

      寫在最后,考古工作是漫長且艱辛的,每一個歷史發現背后都記錄著工作人員無數的汗水。


      在此,向投身于考古事業、蹲守在工地探方中、埋首在庫房文物里以及堅守在各個考古崗位的同仁們說一聲:你們辛苦了!


      未完待續......


      統稿:呂錦燕(考古研究所)

      編輯:肖亦笛(信息工程部)

      審稿:樓建龍(考古研究所)

      關注我們

      發現歷史的腳印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更多>>新聞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看看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直接观看黄网站免费视频|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高潮| a级毛片免费播放|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4408私人影院| 男人和男人一起差差|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 91麻豆高清国产在线播放| 成年人在线免费看| 久操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有一部紧身裙女教师|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岳|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我要看a级毛片|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 欧美综合亚洲图片综合区| 动漫人物差差差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成人动漫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 日本三级s电影|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波多野结衣系列痴女| 动漫触手被吸乳羞羞动漫| 野花日本免费观看高清电影8|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小小的日本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版| 丰满老熟妇好大bbbbb| 日韩理论电影在线| 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被猛男cao尿了| 在线日韩av永久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日韩无套内射视频6| 亚洲区与欧美区| 污污的软件下载|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色吊丝最新永久免费观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