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評價出世界級地質遺跡 專家稱或將發現更多動物化石
2019-03-14 11:06: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圖為地質調查技術人員發現的真象腿骨化石。 鐘欣 攝 中新網西寧3月6日電 (李雋)“日前,我們在西寧市湟中縣調查評價出了一處世界級地質遺跡——謝家組剖面,剖面中存在約2000萬年的珍貴哺乳動物化石群。初步推斷當時的河湟盆地總體處于泛湖相沉積環境(大面積分布湖),所以目前已在湟中縣總寨鎮吊溝也發現了同一時期相類似的動物化石,可以說除謝家和總寨以外或將還有更多同一時期的動物化石未被發掘。”6日,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高級工程師拜永山說。 據悉,該地質遺跡出露于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田家寨鎮謝家村一帶,是青海省地質調查院相繼實施“西北重要地質遺跡調查(青海)”及“青海省西寧地區重要地質遺跡調查”項目評價出的,通過了中國國內專家認定,也是西寧地區目前唯一一處世界級地質遺跡。 “該地質遺跡賦存于距今約2400至1500萬年前形成的謝家組紫紅色砂礫巖中,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陸續有地質工作者進行研究,相繼發現、發掘了大量腫領中華鼠兔、西寧更新蹶鼠、湟水更新蹶鼠、拉脊山更新蹶鼠、鼬科、矮腳犀等10屬14種小型哺乳動物化石,同時還發現了真象腿骨化石。”項目負責人張小永介紹。 根據化石群產出的地層巖性和沉積相特征結合區域構造演化對比,初步推斷在中新世,西寧地區總體處于湖相溫暖炎熱的環境,在這一時期氣候適宜腫領中華鼠兔、西寧更新蹶鼠、湟水更新蹶鼠及真象等動物大量繁衍生息。 “隨著地史演化,該區相繼經歷了冰期及高原隆升等,導致氣候環境急劇變化,原本繁衍生息的動物也隨之大量滅亡或進化成如今的種屬,大量的動物尸體伴隨著砂礫石等沉積物的堆積而長埋于地下,謝家村發現的化石只是當時的一部分。”張小永說。 據介紹,謝家組剖面中的動物群是中國新發現的第一個早——中新世哺乳動物群。由此可以證明,西寧盆地有比較連續的中新世沉積,并可與歐洲有關層位進行對比,進而為歐亞動物地理研究提供線索,對研究古地史環境變遷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同時該謝家剖面也被納入了國際地層表。后續投入資金研究后可能會有新的發現,對整個河湟盆地古環境恢復、后續建設科普基地及發展地學旅游具有重要意義。(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