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小伙抓住“牛皮”商機 傳承“非遺”“熬”出幸福
2019-03-20 16:21: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張冬演示古法熬膠。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長沙3月17日電 題:湖南小伙抓住“牛皮”商機 傳承“非遺”“熬”出幸福 作者 劉著之 提起阿膠,大家都知道這是驢皮熬制的養生佳品。相比之下,以牛皮為原料制作的“牛膠”卻鮮為人知。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有位名叫張冬的村民,他放出豪言,要把“北有阿膠,南有牛膠”的名號叫響全國。 現代化生產車間里,工人將制作完的牛膠糕切片。 受訪者供圖 近日,記者見到了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瀏陽牛膠膏傳統制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牛膠糕的發明者張冬。這位皮膚黝黑、容貌樸實的小伙告訴記者,他將祖傳手藝做成了千萬級別的的大產業。而此中契機,竟來自于一次朋友圈里的“秀恩愛”。 張冬向外國客商展示牛膠糕產品。 受訪者供圖 張冬家鄉瀏陽的居民素有食用牛膠滋補身體的習慣。據考證,阿膠原本用牛皮制作,牛是古代重要的農耕工具和軍備原料,后世才以驢皮代之。瀏陽地處偏僻,三面環山,熬煮牛膠的傳統得以保留下來。 “熬膠需要三天三夜,是門耗時耗力的活,太窮的人家耗不起,太富的人家又不愿意吃這個苦,只有勤勤懇懇、子嗣豐盈的人家才會接下這個活計?!睆埗f,他的父親張瑞文便是家族中第四代掌握熬膠手藝的人。 2015年,張冬的妻子劉巧榮生了一場大病,張冬按照父親教的方法為她熬牛膠補身體??膳Dz味腥,妻子難以下口又不愿辜負丈夫的心意,便建議他改良口味。于是,張冬試著往牛膠里加入核桃、枸杞、紅棗、蜂蜜、黃酒等輔料,通過不斷調整配比,終于做出了妻子喜食的糕點。 凝結著愛意的成品被張冬拍照發到了朋友圈,沒想到大家紛紛詢問起牛膠糕的功效,還有不少人直接求購。改良創新的牛膠糕“火”了,張冬便專心做起了這門生意,有時一天就能賣出上百斤。 產品的供不應求讓張冬決定,走出自家的作坊,開辟規模化生產線。他購置了現代化生產設備,并組建起公司銷售牛膠糕。當地一些村民卻并不看好他,“這吃了幾百年的東西,能有多大市場?” 冷言冷語沒有動搖張冬的決心,但隨之而來的一個意外,差點把他擊垮。2016年下半年,張冬已經發展了不少固定代理商,生意正做得如火如荼。由于牛膠糕含有水分又沒有防腐劑,一批產品發了霉。 “一下子退回來200萬元的貨,整個人都快崩潰了。但食品安全是底線,必需把產品全部收回?!睆埗池撝薮蟮膲毫?,加緊改進牛膠糕的配方。最終,他研制出不含水分的新產品供代理商調換,剛剛起步的事業才化險為夷。 歷經一年半打磨出牛膠糕的標準化產品后,張冬卻沒有松懈下來。他問自己,怎樣才能讓古老的“非遺”走進年輕人的生活?一番市場調查后,張冬將目標鎖定了熱愛運動健身的都市人,開發出牛膠代餐棒、能量棒等系列快消產品。 如今,張冬創立的品牌在中國各地擁有1200多位代理,產品通過旅游特產店、網絡平臺和個人賣家等多種渠道銷售。2018年,張冬旗下產品的銷售總額達2400萬元。今年,他的目標是4000萬元。 “我們在瀏陽貧困山區建起了生態養?;兀ㄟ^‘資源當地鏈接、就業當地挖掘、隊伍當地組建’的模式帶動老鄉脫貧致富?!睆埗榻B,小小的牛膠零食,拉通了從牧草種植、黃牛養殖、熬制牛膠,到市場營銷的產業鏈,成為帶動當地近百位村民就業致富的“幸福膠”。 牛膠的生產效率提高了,老鄉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可原汁原味的古法制作技藝又該如何傳承呢?去毛、切皮、和膠……父輩守著灶火精心熬煮的畫面,在張冬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帶著非遺傳承人的使命感,張冬和團隊行走了瀏陽的山山水水,拜訪中醫和習慣食膠的鄉親,收集整理出各地的熬膠古方。目前,他正在籌備把舊時熬膠的全流程打造成體驗式工業旅游項目,讓更多人親身體會熬膠的辛苦與滿足,同時打造一條“文創賦能推進鄉村振興”的全產業鏈。(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