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6日訊(通訊員 李旻)截至10月22日,南平港洋坑碼頭作業區運輸集裝箱突破1萬標箱,貨物吞吐量突破20萬噸,同比增長超過769%,刷新歷史紀錄,閩江作為航運“黃金水道”的地位作用愈加突出。 2024年以來,南平市交通運輸部門主動服務,積極指導碼頭企業規范經營,優化改進裝卸工藝,申報提升碼頭靠泊船型等級,爭取政策支持,持續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全力推進閩江航運振興。一是提升航運服務能力。今年以來新增水路貨物運輸企業3家,新投用內河貨船2艘,積極拓展“南竹北運”“北糧南運”的航運線路,航運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二是加強航道服務保障。積極開展航道養護與應急搶通,累計巡查清洗浮標500余座次,制止或清除非法侵占航道行為5件,重新拋設航標9座,修復航標岸標11座次,開展航道維護掃測19.2公里,實現航道、航標正常率達97%;三是加大支持力度。閩江航運發展被納入“絲路海運”發展專項支持范圍,南平市出臺物流企業減稅退稅、貸款貼息及航線運費補貼等7項交通行業優惠政策,免收南平港出發的貨物滯箱費和庫堆場使用費,福州港對在馬尾靠泊的閩江航運班輪實行優先靠泊、優先裝卸、優先堆存;四是強化指導服務。南平市地方海事部門聯合工業園區管委會、轄區涉渡縣(市、區)及相關航運企業等11個黨支部共同打造“武夷揚帆、深藍護航”黨建品牌,推行“四單四促”工作機制,梳理48項具體工作制定聯創目標任務清單,黨員分組結對指導縣(市、區)推進業務工作開展,定期下基層開展調研指導、講課送學,收集并協調解決矛盾困難20余項,例如南平與福州率先實現內河船舶通檢互認,打破了區域限制,船東可以“就近申請、就近檢驗、就近發證”,提升了檢驗效率,給船東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形成調研成果論文8篇。 下階段,南平市交通運輸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貨物接卸運輸能力,加快構建“公鐵水”多式聯運運輸格局,推動閩江航運高質量發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