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版《007》
數據庫搬入深埋地下30米的核掩體
在亞馬孫網站拒絕為“維基解密”提供托管服務后,“維基解密”迅速地為自己的數據庫找到了一個更加安全的新家——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維塔·伯格公園地下花崗巖中的一個冷戰時期的核掩體,這里幾乎保存了該網站所有的機密文件。一家叫“班霍夫”的主機服務商現在管理著“維基解密”存儲在這里的文件。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公布照片顯示,該核掩體位于地下30米處,只有一個入口,入口處安裝著厚達半米的金屬門,掩體中還配備了從德國潛艇上拆下來的備用發電機,媒體形容這里仿佛真實版的《007》電影。辦公室鋪設藍色地板,主打月球景觀元素。設計者是一位瑞典建筑師,據說他的設計靈感也來自于《007》影片場景。
據美國《福布斯》雜志報道,阿桑奇一直都是“維基解密”的核心,不過,阿桑奇的背后還有一位神秘人物,即克里斯汀·拉芬森。最近幾個月,他成為“維基解密”的第二發言人。他另外的一個身份是:來自冰島的一位調查記者。拉芬森現在是“維基解密”與公眾的唯一接口,他表示,阿桑奇被捕不會影響“維基解密”繼續披露機密文檔。
9日的美國媒體大量報道曾參與對“維基解密”網站進行技術、資金封殺的網站、公司、銀行,包括瑞典檢察部門和美國前阿拉斯加州州長佩琳的網站均遭攻擊。“網絡戰”、“信息戰爭”等字眼已頻見美國報端。有分析稱,面對封殺,遍布全球的“維基解密”網站支持者們的反擊力度更大,使得人們認識到控制網絡之難。也有美國學者認為,對于“維基解密”網站的嚴密封殺,使得曾宣揚網絡自由的美國政府極感難堪與尷尬,而面對這場“信息戰爭”,美國的選擇是或者生活在透明的世界中,或者完全關閉互聯網,而后者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本報華盛頓、堪培拉、馬德里12月9日電本報駐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記者溫憲李景衛丁大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