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希望通過逐步撤軍與和解談判在阿富汗體面退場。有消息說,美國已與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的代表進行了至少3次和平會談,并和奧馬爾建立起了直接聯系。
文/高永澤
撤軍,給阿富汗人帶來的不僅是欣喜,還有憂慮。
7月13日,位于阿富汗北部的巴格拉姆美軍基地,來自美國艾奧瓦州的國民警衛軍650名官兵參加了撤軍儀式,正式將巴格拉姆基地外圍及帕爾旺省的安保責任轉交給阿富汗安全部隊。這是美國撤軍計劃中首支撤離的部隊。
根據奧巴馬6月22日發表的白宮電視講話,美國將在今年底之前從阿富汗撤離1萬名美軍士兵,明年夏季結束前總共撤離3.3萬人,屆時,美軍在阿富汗的兵力將恢復至奧巴馬2009年底宣布增兵之前的規模。撤軍開始后,美軍在阿富汗的主要任務將從作戰轉為支持,整個移交過程將于2014年底前結束。
在許多阿富汗高官像總統卡爾扎伊一樣表態支持美國撤軍的同時,地方領導人和阿富汗民眾表達了對內戰、塔利班再度擴張甚至政府倒臺的擔憂。
“現在,阿富汗在有14萬多名北約部隊士兵的情況下,幾乎每天都發生爆炸和自殺式襲擊。美國撤軍以后,我們該怎么辦?” 25歲的喀布爾市民穆罕默德?穆尼爾說。
盡管撤軍的決定在美國和阿富汗國內有不同的反應,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法國總統薩科齊等北約國家領導人都對這一計劃表示歡迎。英、法、德等還重申了各自的撤軍意圖。
“一個月內控制阿富汗全境”
美國和北約的撤軍計劃,讓持續活躍的阿富汗塔利班看到了機會,他們頻繁發動針對駐阿聯軍和卡爾扎伊政府的襲擊活動。
今年5月以來,塔利班在阿全境發動代號為“巴達爾”的春季攻勢,襲擊目標指向阿富汗國家安全部隊、北約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和阿富汗政府高級官員等。
聯合國新近發布年中報告說,伴隨駐阿外國部隊和塔利班在阿南部和東南部地區的戰事增加、塔利班勢力向西部和北部擴張,阿富汗平民安全愈發難獲保護。今年上半年,有1462名阿富汗平民在與戰斗相關的暴力襲擊中喪生,是阿富汗戰爭打響以來最多的半年,同時,遭襲身亡的各級官員和政客也達到創紀錄的191人。
隨著撤軍的推進,塔利班的襲擊活動更加肆無忌憚。近期以來,接連有阿富汗政要遇刺身亡。7月12日,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同父異母的弟弟、坎大哈省議會議長瓦利?卡爾扎伊在自己的家中遭到槍殺。
7月17日,卡爾扎伊的部族事務顧問賈恩?穆罕默德汗同樣在家被殺,在他家中做客的國會議員穆罕默德?哈希姆?瓦坦瓦勒一同遇難。塔利班隨即宣稱對上述事件負責。
7月27日上午,阿富汗南部重鎮坎大哈市市長吳拉姆?海德爾?哈米迪,在市政府辦公樓的一起自殺式爆炸襲擊中身亡。
法新社分析說,在美軍開始撤出、北約向阿富汗移交安全防務的關節點,塔利班接連對阿政府官員和卡爾扎伊親信實施暗殺,意圖頗為明顯:挑戰防務移交,向阿富汗安全部隊和外國駐軍示威。
“塔利班試圖讓民眾以為,是他們趕走了外國軍隊。”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葉海林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葉海林說,美國從阿富汗撤軍,讓塔利班看到了勝利的可能性,增強了信心,因此,加緊了襲擊活動的頻率。如果阿富汗安全部隊不能有效地防止局勢進一步升級,那么卡爾扎伊政府就會面臨塔利班卷土重來的危險。
很多阿富汗人對此也深感憂慮,60歲的出租車司機瓦利?賈恩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等美國人離開阿富汗之后,我肯定內戰將會爆發,因為幫助外國人的人會受到襲擊,塔利班會對他們進行報復。”
塔利班高層甚至說:“只要外國軍隊撤離阿富汗,我們會在一個月內控制阿富汗全境,重新建立新的塔利班政權。”
事實上,目前塔利班已在阿富汗全國33個省中的31個建立起“影子政府”。他們通過嚴酷而高效的司法等活動,在阿富汗民眾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
有媒體認為,鑒于阿富汗的安全狀況,外國軍隊迅速撤離,也不利于維持社會的和平與穩定。美國參議院外委會最近發布的報告中也指出,如果西方國家匆忙離開阿富汗,可能會導致現政權崩潰,使悲劇重演。
談到當前的撤軍計劃,美國新任駐阿大使克羅克提醒說,撤軍的過程不能過急。即使在2014年完成撤軍以后,美國還是將幫助阿富汗防止武裝勢力卷土重來,在各個方面向阿富汗提供幫助。
談判還是“招安”?
“塔利班游擊隊可以不輸則贏,而美國則是不贏則輸。”關于阿富汗戰爭的結局,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這樣說。
事實上,在阿富汗,美國不僅沒有取得勝利,反而深陷戰爭泥潭。直到近日,美國成功擊斃本?拉登,緩解了國內的復仇情節,國內反戰情緒上升,并且聯合國安理會將塔利班與“基地”組織區別對待,才為奧巴馬政府撤減兵力和調整阿富汗戰略提供了契機。
自2001年開始,阿富汗戰爭歷經10年,美國付出了4430億美元和1500多名士兵生命的巨大代價。同樣,國內的經濟狀況、高昂的財政赤字以及本?拉登之死,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質疑其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早前公布的一份民調結果,56%的美國人支持盡快從阿富汗撤軍,這是該機構開始此項調查以來的最高水平。面對國內反戰壓力,很多支持美軍海外行動的共和黨人也改弦更張,六成人支持盡快從阿撤軍。
更為重要的是,奧巴馬面臨著明年競選連任的壓力。作為衡量政績的重要指標,能否擺脫沉重債務負擔,實現經濟復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的連任之路。
調整阿富汗戰略的關鍵是如何處理塔利班問題,據《紐約客》報道,今年2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表示:“僅僅是通過殺死大量的武裝分子,根本無法徹底結束戰爭。”
有分析人士指出,撤軍開始后,美國調整阿富汗戰略的方向是,一方面以軍事打擊削弱塔利班的實力,另一方面加緊與塔利班接觸,推動其以美國可以接受的方式加入阿富汗政治進程,以確保撤軍后阿富汗政權的穩定。
美國世紀基金會的阿富汗問題專家邁克爾?漢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塔利班武裝雖然遭受美軍的打擊,但并未被擊潰,相反依然保持了重要政治派別的身份。他還說,美國力圖通過撤軍實現身份的轉變,即由阿富汗內政的直接參與者轉變為協調阿富汗問題的“中間人”。
實際上,早在2010年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召開時,阿富汗政府、美國、北約以及阿鄰國就已達成共識,對塔利班實行“招安”。隨后,塔利班發布公告稱:“阿富汗圣戰者并不會為金錢、權力所動。”因為,塔利班堅持與阿政府談判的前提是外國軍隊撤出阿富汗。
而今根據美國和北約聯軍早前的撤軍計劃,外國軍隊開始了第一階段撤軍和防務移交,阿政府與塔利班的和解似乎面臨新的契機。
政治和解是實現阿富汗和平進程的關鍵一步,這一計劃也是與撤軍行動同時進行的。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7月透露,美國和其他世界大國正在與塔利班舉行會談,尋求達成和解以結束近10年阿富汗戰爭的可能性,并表示這一會談“進展順利”。
此前,根據德國《明鏡》周刊5月22日的報道,美國已與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的代表進行了至少3次和平會談,并和奧馬爾建立起了直接聯系。
雖然美國希望通過逐步撤軍與和解談判在阿富汗“體面退場”,然而,這一新策略幾乎從開始就充滿爭議。
前不久卸任的美國國防部長羅布特?蓋茨說,除非塔利班認為自己贏不了,他們才會參加認真的談判。而且目前塔利班在坎大哈省、烏魯茲甘省和赫爾曼德省的勢力強大,阿富汗國家安全部隊無法掌控這些地區的安全局勢。在此情況下,認為對方處于劣勢的塔利班更加難有談判的余地。
自2007年以來,阿富汗政府就表示要與塔利班進行談判,然而,至今未有任何進展。
“從雙方目前態勢來說,一方面塔利班認為自己是勝利者,另一方面阿富汗政府和西方的談判主張也只是換了說法的‘招安’,雙方都缺乏談判誠意,因此,阿富汗政府和奧馬爾的塔利班幾乎不存在談判的可能性,更別說進展了。”葉海林分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