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黨建·政法
> 正文
“拓展式學習”:建設學習型組織的新探索
www.xpshebei.com?2009-08-24 11:07?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建設學習型組織不僅是構建新型企業管理模式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發展、激勵組織機制創新、實現“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需要,建設學習型組織已然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級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建設學習型組織中容易出現的三個誤區
建設學習型組織關鍵是創建學習型組織單位找好自身定位,把自身的“角色”搞清楚。只有定位清楚了,“位置感”強了,才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把組織建設好。認不清楚自己的角色與定位,生搬硬套、籠統行事、簡單處理,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誤區與偏差。在建設學習型組織中出現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表現:第一是模式化。這是在許多建設學習型組織的單位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主要是用西方的理論強加在本單位的實踐中,表現是對西方理論模式的盲目崇拜,即機械的拿來主義,最終導致食而不化,學非所用。在實踐中完全按照西方理論和模式,照搬照抄,不考慮本單位的具體情況來安排建設學習型組織活動。第二是簡單化。所謂簡單化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認識理解的低層次。在建立學習型組織過程中,有的單位或組織內部盡管積極倡導學習,制定學習計劃,布置學習材料,組織宣傳討論,頒布獎懲措施等等,但這種形式無法深入到學習者個人的思想中去形成互動和共鳴。盡管組織方忙上忙下、費心費力,學習方卻只是機械接受、被動學習。二是用概念簡單套用日常工作,即把日常工作套用到建設學習型組織活動中去,把活動當成什么都能裝的“籮筐”。第三是短期化。開展活動一陣風,搞起來轟轟烈烈,動靜很大,領導講話、大會動員,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逐漸淡化活動內容,最后是開個總結會,把行動化成文字、把制度化成經驗,出個報告便束之高閣了。
二、建設學習型組織需把握好三個基本關系
為了避免實踐中的種種誤區,我們要從認識理解建設學習型組織基本內涵的角度出發,根據自身的條件分析研究建設學習型組織的方法和途徑,著力在認識上把握三個方面的辯證統一。第一是要處理好學習工作化與工作學習化的辯證統一。對學習工作化與工作學習化的理解不能庸俗化,那種把日常工作套在學習型組織建設之中的做法不是這里提的學習工作化的內容。學習工作化是指學習的內容與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緊密相聯,把學習作為工作的內容,學習為工作服務、為提高工作效率服務。而工作學習化是把工作思考納入學習系統之中,將工作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歸納總結、分析研究,把一個困難當作一個課題,研究攻關,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矛盾。學習工作化與工作學習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從根本上促進和保障學習型組織建設的一個步驟。第二是要處理好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的辯證統一。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擁有不同的學習資源。個人學習重在自身能力的提高,而組織學習重在組織為個人學習提供思考、交流、反饋、融合的思想活動平臺和學習機制。在組織學習的基礎上開展組織與組織間的交流,將會在更高層次上提高個人學習的方式與效果,把握處理好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的關系,對于不斷深化對學習型組織的認識、提高建設學習型組織的績效,是有著重要意義的。第三是要處理好學習理論模式與把握自身特點的辯證統一。任何一個西方理論傳到中國來,要想在中國扎根、成長,必須經過本土化的過程,建設學習型組織也不例外。理論模式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必須與中國文化傳統相結合,在此基礎上,才能創造性地踐行理論。對于西方理論而言,本土化是一個必經之路,這是一個消化、吸收、改造、創新的過程。對于這一過程,每個建設學習型組織的單位都有成為“創新模范”的可能,其關鍵在于能否認清特點,擺正位置,把促進學習力建設作為基本手段,結合自身優勢,形成自己的特點,打出屬于自己的品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拓展式學習”是對學習型組織建設的一種新的探索
學習,既是一種知識的積累過程,也是一種能力、閱歷、經歷的積累過程。之所以這么說,關鍵是要看學習的形式是什么樣的。“拓展式學習”的提出,正是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待學習和詮釋學習的。在以黨政部門為主要對象的“拓展式學習”中,“拓展”是指在現有理論學習資源以外的資源系統中去審視、尋求學習的方式。“拓展”不是無限的,而是以學習工作化和工作學習化為原則,有目的、有條件、有對象地進行“拓展”。從具體形式上看,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拓展式學習”是一種任務式學習。我們在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首先就要定位好自身的學習方式。在黨政部門建設學習型組織與企業建設學習型組織有很大的不同。黨政部門是行使運用權力的部門,這種部門強調的是管理的嚴格和高效,突出的是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不是財富創造的能力和水平;而且,黨政部門的組織行為要大大強于其他單位,這是黨政部門的特點和優勢所在,對于這些部門的學習而言,組織領導和指揮的能力就顯得十分突出和重要。
其次,“拓展式學習”是一種交叉式學習。這種交叉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知識與能力的交叉。“拓展式學習”方式需要涉及不同資源系統的協調運用,涉及不同學習形式的相互使用。建設學習型組織一個最易于形成的誤區就是只見學習,不見能力;只是把學習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放在首位,忽視了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創造性學習。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學習都不是學習的最終結果,但都是學習的重要形式和過程。因此,一方面要學習知識,在本職工作中尋找熱點、難點,分析研究;另一方面還要在知識學習之外,進行能力訓練,包括領導能力、協調能力、適應能力、處置問題能力,甚至可以拓展到運動能力、生存能力、極限能力、潛在能力等等的訓練。能力的學習培養既與個人的主觀能動有關,更與環境有關,只有經過艱難困苦磨礪而成的人,才能做實踐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二是職位與崗位的交叉。“拓展式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或優勢即在于此。對于崗位的交叉,其實并不陌生。我們身邊經常有“掛職”、“輪崗”之說,但那只是在后備干部等少部分人中進行,“拓展式學習”的職位與崗位的交叉是探索在大多數人中實行崗位交流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在機關、基層之間形成交流,了解以前不熟悉的程序,接觸以前沒遇到過的困難和問題,開拓視野,促進能力的提高。三是能動與互動的交叉。組織為學習者個人提供了素質訓練的條件,以激發學習者的主觀能動作用,而最終需要的還是能否形成組織內的各種互動關系。產生互動的關鍵在于建立有效的交流系統。無論是能力閱歷的提高,還是知識的積累,都要通過交流系統得以交換信息、展示成果、分析問題、研究對策、總結經驗。因此,交流系統的建立對于促進學習者個人的能動以及組織與個人間的互動、對于建立互動交流模式具有關鍵意義。
最后,“拓展式學習”是一種體驗式學習。“拓展式學習”的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強調體驗,只有對事物有了感性認識,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才能做到入木三分、有的放矢。體驗式學習是形成理性升華的基礎,也是感受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各種歷練。基于不同環境的體驗和思考,將會對學習者的人生觀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 (作者單位:北京市委黨校)
(責編:陶武)
一、建設學習型組織中容易出現的三個誤區
建設學習型組織關鍵是創建學習型組織單位找好自身定位,把自身的“角色”搞清楚。只有定位清楚了,“位置感”強了,才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把組織建設好。認不清楚自己的角色與定位,生搬硬套、籠統行事、簡單處理,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誤區與偏差。在建設學習型組織中出現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表現:第一是模式化。這是在許多建設學習型組織的單位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主要是用西方的理論強加在本單位的實踐中,表現是對西方理論模式的盲目崇拜,即機械的拿來主義,最終導致食而不化,學非所用。在實踐中完全按照西方理論和模式,照搬照抄,不考慮本單位的具體情況來安排建設學習型組織活動。第二是簡單化。所謂簡單化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認識理解的低層次。在建立學習型組織過程中,有的單位或組織內部盡管積極倡導學習,制定學習計劃,布置學習材料,組織宣傳討論,頒布獎懲措施等等,但這種形式無法深入到學習者個人的思想中去形成互動和共鳴。盡管組織方忙上忙下、費心費力,學習方卻只是機械接受、被動學習。二是用概念簡單套用日常工作,即把日常工作套用到建設學習型組織活動中去,把活動當成什么都能裝的“籮筐”。第三是短期化。開展活動一陣風,搞起來轟轟烈烈,動靜很大,領導講話、大會動員,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逐漸淡化活動內容,最后是開個總結會,把行動化成文字、把制度化成經驗,出個報告便束之高閣了。
二、建設學習型組織需把握好三個基本關系
為了避免實踐中的種種誤區,我們要從認識理解建設學習型組織基本內涵的角度出發,根據自身的條件分析研究建設學習型組織的方法和途徑,著力在認識上把握三個方面的辯證統一。第一是要處理好學習工作化與工作學習化的辯證統一。對學習工作化與工作學習化的理解不能庸俗化,那種把日常工作套在學習型組織建設之中的做法不是這里提的學習工作化的內容。學習工作化是指學習的內容與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緊密相聯,把學習作為工作的內容,學習為工作服務、為提高工作效率服務。而工作學習化是把工作思考納入學習系統之中,將工作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歸納總結、分析研究,把一個困難當作一個課題,研究攻關,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矛盾。學習工作化與工作學習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從根本上促進和保障學習型組織建設的一個步驟。第二是要處理好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的辯證統一。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擁有不同的學習資源。個人學習重在自身能力的提高,而組織學習重在組織為個人學習提供思考、交流、反饋、融合的思想活動平臺和學習機制。在組織學習的基礎上開展組織與組織間的交流,將會在更高層次上提高個人學習的方式與效果,把握處理好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的關系,對于不斷深化對學習型組織的認識、提高建設學習型組織的績效,是有著重要意義的。第三是要處理好學習理論模式與把握自身特點的辯證統一。任何一個西方理論傳到中國來,要想在中國扎根、成長,必須經過本土化的過程,建設學習型組織也不例外。理論模式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必須與中國文化傳統相結合,在此基礎上,才能創造性地踐行理論。對于西方理論而言,本土化是一個必經之路,這是一個消化、吸收、改造、創新的過程。對于這一過程,每個建設學習型組織的單位都有成為“創新模范”的可能,其關鍵在于能否認清特點,擺正位置,把促進學習力建設作為基本手段,結合自身優勢,形成自己的特點,打出屬于自己的品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拓展式學習”是對學習型組織建設的一種新的探索
學習,既是一種知識的積累過程,也是一種能力、閱歷、經歷的積累過程。之所以這么說,關鍵是要看學習的形式是什么樣的。“拓展式學習”的提出,正是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待學習和詮釋學習的。在以黨政部門為主要對象的“拓展式學習”中,“拓展”是指在現有理論學習資源以外的資源系統中去審視、尋求學習的方式。“拓展”不是無限的,而是以學習工作化和工作學習化為原則,有目的、有條件、有對象地進行“拓展”。從具體形式上看,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拓展式學習”是一種任務式學習。我們在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首先就要定位好自身的學習方式。在黨政部門建設學習型組織與企業建設學習型組織有很大的不同。黨政部門是行使運用權力的部門,這種部門強調的是管理的嚴格和高效,突出的是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不是財富創造的能力和水平;而且,黨政部門的組織行為要大大強于其他單位,這是黨政部門的特點和優勢所在,對于這些部門的學習而言,組織領導和指揮的能力就顯得十分突出和重要。
其次,“拓展式學習”是一種交叉式學習。這種交叉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知識與能力的交叉。“拓展式學習”方式需要涉及不同資源系統的協調運用,涉及不同學習形式的相互使用。建設學習型組織一個最易于形成的誤區就是只見學習,不見能力;只是把學習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放在首位,忽視了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創造性學習。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學習都不是學習的最終結果,但都是學習的重要形式和過程。因此,一方面要學習知識,在本職工作中尋找熱點、難點,分析研究;另一方面還要在知識學習之外,進行能力訓練,包括領導能力、協調能力、適應能力、處置問題能力,甚至可以拓展到運動能力、生存能力、極限能力、潛在能力等等的訓練。能力的學習培養既與個人的主觀能動有關,更與環境有關,只有經過艱難困苦磨礪而成的人,才能做實踐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二是職位與崗位的交叉。“拓展式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或優勢即在于此。對于崗位的交叉,其實并不陌生。我們身邊經常有“掛職”、“輪崗”之說,但那只是在后備干部等少部分人中進行,“拓展式學習”的職位與崗位的交叉是探索在大多數人中實行崗位交流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在機關、基層之間形成交流,了解以前不熟悉的程序,接觸以前沒遇到過的困難和問題,開拓視野,促進能力的提高。三是能動與互動的交叉。組織為學習者個人提供了素質訓練的條件,以激發學習者的主觀能動作用,而最終需要的還是能否形成組織內的各種互動關系。產生互動的關鍵在于建立有效的交流系統。無論是能力閱歷的提高,還是知識的積累,都要通過交流系統得以交換信息、展示成果、分析問題、研究對策、總結經驗。因此,交流系統的建立對于促進學習者個人的能動以及組織與個人間的互動、對于建立互動交流模式具有關鍵意義。
最后,“拓展式學習”是一種體驗式學習。“拓展式學習”的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強調體驗,只有對事物有了感性認識,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才能做到入木三分、有的放矢。體驗式學習是形成理性升華的基礎,也是感受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各種歷練。基于不同環境的體驗和思考,將會對學習者的人生觀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 (作者單位:北京市委黨校)
(責編:陶武)
![]() ![]() |
相關新聞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