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召開的上海高校黨政負責干部會議上,有一所高校的發言頗令人“詫異”。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在教育部特批專科學校辦本科、且連續試辦4屆本科并已具備“升本”條件的情況下,主動決定“不升本”,致力于探索公安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新路。所以,這么多年來,當其他專科院校紛紛“專升本”后,這所學校依然頂著“專科”的“帽子”。
詫異過后是贊賞。倘若專科院校達到有關部門規定的各方面條件,應學校發展之需“升格”為本科,當然也無可厚非;但是,一所專科院校能在滾滾“升本”潮流之中,逆流而行,不想著爭面子、爭經費、爭資源,而是從學校自身定位和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放棄“升本”,實屬不易。正如這所高校的領導所言:上海公安教育目前需要培養的是保證上海城市發展安定環境的警務人才,這樣的警務人才不應簡單地追求學歷高,而應當追求素質高、技能強,符合公安機關的用人需求。
一段時期以來,國內高校追求“升格”的勁頭一浪高過一浪,競相攀比。專科院校要升本科,本科院校要爭碩士點,有了碩士點還要爭博士點。學校間不分類型、不分層次,不顧原有的基礎和特色,爭創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趨同化”現象愈演愈烈。一些高校面臨著生存壓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特色,定位不清晰,在發展中盲目跟風。一份統計顯示,2007年我國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大學已有310所,占總數的13.4%;而美國可授博士學位的大學只占總數的6%,美國兩年制社區學院(類似我國職業教育)和專科類型院校相加,超過大學總數的60%。
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表明,并不是只有綜合性大學、研究型大學才能獲得成功。事實上,許多世界知名大學,諸如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倫敦經濟學院等,規模都不大,學科甚至還未必有我們國內許多二三流大學齊全,但這并不有損于它們世界名校的地位。加州理工學院一直恪守建校時校董會“任何校長均不得擴大其規模”的規定,該校目前全部師生只有兩千多名,然而卻出現過3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成功大學的共同經驗是,立足自身實際,結合經濟社會需求,找準定位,辦出特色。
故宮宏偉,是一流建筑;蘇州園林小巧,也是一流建筑。無論是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或是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大學都可以辦出一流水平。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諧有序的高等教育體系,而高等教育整體的和諧發展,需要各個高校立足自身實際的科學定位和特色發展。科學定位是立足之本,特色發展是強校之道。有時候,“退出”也是一種勇敢,“有所不為”也是一種智慧。
如果把高校的整體看作一個樂隊,有鋼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那么教育主管部門就應擔當起“指揮”之責,讓樂隊的演奏更動聽、更和諧。對高校,教育主管部門需加強宏觀指導,建立科學的分類評估機制,讓堅持準確定位、內涵發展的高校得到正確評價和穩定持續的支持,促進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辦學體制、不同辦學基礎、不同服務對象的高校協調發展,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徐 敏)
(責編:陶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