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中國在氣候變化和核不擴散問題上會與國際社會積極合作嗎?
受訪者
劉建飛(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教授)
劉立群(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在核擴散問題上,中國同其他大國以及世界多數國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并同國際社會積極合作。
氣候變化問題雖然也涉及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但與核擴散問題有所不同。發達國家是氣候變化的始作俑者,現在它們發達了,開始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并試圖用這個問題來限制發展中國家。當然,氣候變化對所有國家都是危害,發展中國家也應當重視,力爭實現發展與環保的平衡,實現科學發展。
中國一直重視將自己的利益與全人類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盡管中國不是溫室氣體的最大歷史排放國,而且人均排放量也遠遠小于一些發達國家,但中國現在已經成了溫室氣體的最大排放國和發達國家關注的主要對象。
中國愿意也應當同國際社會積極合作,遏止氣候變化的進程,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應當具有的姿態。但是,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中國與其他國家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上承擔著不同的義務,中國應當堅持這樣的地位和安排。對目前的中國來說,發展還是第一要務,不能停止或放慢發展的步伐。當然,中國要科學發展,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和國際責任及國家形象。
問:中國未來如何確保糧食安全?
受訪者
黃季焜(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過去幾十年,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在是我們國家有史以來糧食最安全的時期。
過去的糧食安全主要是從數量上來滿足人民的需要,未來不單從數量上,還會從質量以及從安全上來滿足,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了不會出現問題。這是我們未來糧食安全或食物安全面臨的重要挑戰。
當然還有其他新的挑戰。例如,隨著人們對能源危機的關注不斷提高和石油價格的上漲,全球生物能源,如生物質液體燃料,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生物能源的發展對農業產業和市場的擴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從食物安全方面講,生物能源的發展難免要同糧食和其他食物生產競爭土地和水資源。前段時間,已經有很多人在關注能源安全與食品安全問題。這不僅是中國,也是全球將面臨的挑戰。
食物安全還將面臨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此外,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以及生態保護的加強,未來可用在農業上的資源將越來越少。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靠科技發展。科技進步,不單是解決量的問題,而且也是解決質量和安全問題的主要手段。
![]() ![]() |
- 2009-10-20俄學者:中國模式是全人類財富 世界將會中國化
- 2009-10-14中共60年執政答卷:“中國模式”驚世人,呈三特點
- 2009-06-29“中國模式”緣何對世界充滿魅力
- 2009-06-29新華網:“中國模式”緣何對世界充滿魅力
- 2008-11-13中國模式再次讓西方傻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