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另一重大貢獻,是首次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命題/新概念。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還是科學發展觀等,都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中國共產黨在帶領全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黨的理論創新的成果,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在體系上是統一的。正是在這種意義上,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一概括,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的深刻總結,更充分地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黨和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更有利于全黨全國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堅定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胡錦濤還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14]因為實踐永無止境,創新亦永無止境,全黨同志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才能讓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發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結合,是十二大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能夠作出卓越貢獻的基本經驗。十二大以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地開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夠以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對待馬克思主義,切實做到了堅信而不迷信馬克思主義;摒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采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態度,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堅持理論上的不斷創新,在改革開放的滾滾浪潮中成功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參考文獻:
[1][2]鄧小平文選(1975-1982)[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33.
[3]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
[4]轉引自: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1:350.
[5][6][[7]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0.
[8]人民日報:1997-05-30.
[9][10]江澤民文選(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7,9.
[11]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913.
[12][13]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5:9.
[14]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選編 [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鄭德榮系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授、博導,原副校長;王茂森系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博士研究生)
- 2007-10-24市委辦:把握新思想新理論新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