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培訓干部的途徑和方法是讓干部參加政治運動和勞動鍛煉。195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下放干部進行勞動鍛煉的指示》,此后,全國各級干部都被要求下放勞動鍛煉。干部參加政治運動的表現和參加生產勞動的表現,成為當時培訓和考察基層干部、培養又紅又專的革命接班人的一種重要方式。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化”新人的培訓
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以來,我國干部隊伍的建設和基層干部的培訓也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鄧小平根據我們黨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創造性地提出了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標準,建設有較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干部隊伍。他強調在培養 “四化”干部時,首先是革命化,要教育干部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干部。陳云通過總結國內外關于選拔接班人的歷史教訓,從“文革”后黨的干部隊伍狀況出發,也提出了選拔和培養中青年干部的“德才兼備”標準和“四化”標準。黨的十二大把干部隊伍建設要實現“四化”寫進了黨章,成為了新時期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和干部培訓的指導方針。
新時期基層干部培訓的目的旨在全面提高干部素質,提高全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提高黨的拒腐防變能力。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起,各地陸續恢復和新建了各級黨校,加大了基層干部培訓的力度和數量。
新時期干部培訓的途徑和方式采取了黨校培訓、黨委中心組學習、講師團輔導、理論研討班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多種有效形式。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堅持貫徹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不搞形式主義和本本主義。新時期基層干部培訓的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育、黨性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現代科技知識和管理知識的學習。鄧小平指出:“當前大多數干部還要著重抓緊三個方面的學習:一個是學經濟學,一個是學科學技術,一個是學管理。”根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當時受訓的各級干部,除學習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外,業務課程要占總學時的百分之七八十,包括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和其他相關的培訓,如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學計算機、學科技、學外語、學習履行本職工作的崗位專業知識等等。黨的十五大以后,全黨興起了學習鄧小平理論的新高潮。
- 2009-09-23《民族地區基層干部培訓教材》首發贈書儀式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