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和福建省《實施意見》,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描繪了宏偉藍圖,我們要重新審視自身優勢,認真思考如何將廈航的優勢轉變為企業的生產力和發展的推動力。
航空業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特點,對區域經濟發展有明顯拉動作用。同時,完善的航空網絡能促進一個地區在國際貿易、區域經濟平衡、航空產業鏈的科技進步等方面的快速發展。此外,航空業還具有輻射和拉動其他產業的明顯優勢。對于企業自身的發展而言,廈航的優勢體現在許多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們有著國內同行無可比擬的對臺優勢;由于當初創立的特殊背景,我們有著靈活的經營機制,并帶來了諸多管理上的優勢,集中體現在規范化管理、資產優良、精細化財務管理等方面。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隨著內陸其他省份直飛臺灣航點的開通,廈航對臺直航的傳統優勢受到嚴峻挑戰。
事實上,我們已將眼光放在整個海西的綜合交通布局上。海西同時具備高密度航班和“小三通”方式往返臺灣,加上“五緣”優勢,共同構成了兩岸綜合交通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還充分利用在全國的航線網絡,從航班銜接上縝密研究,將廈門對臺交通優勢進一步向更廣闊的內陸地區輻射。在廈航港澳及東南亞、東北亞地區或國際航線的延伸下,海西進一步增強了往來兩岸、中轉港澳及東南亞的巨大吞吐能力,打造“兩岸四地”交通樞紐的戰略成為可能。
通過提升戰略高度,立體化、動態化地看待對臺交通的比較優勢,我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但僅僅這樣還不夠,我們還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廈門航空與海峽旅游的關系。兩者皆為旅游產業上緊密關聯并互為依托的環節。海西不僅有著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場,還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要真正體現出海西旅游產業對地區經濟的拉動作用,需要打造特色鮮明、層次豐富的旅游目的地整體品牌。這是一項巨大的綜合工程,要整合各方資源,將彼此的品質與優勢進行疊加,形成合力,才能樹立起廣泛的品牌號召力。為此,我們精心布局,外聯內引,在廈門及港澳臺均設立了專業旅游機構,將優質的航空服務品牌導入旅游服務行業,構建橫跨“兩岸四地”的旅游大平臺,實現航空與旅游產業鏈無縫隙對接。
要使各方力量齊心協力,推動我省旅游業繁榮發展,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需要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引導,尤其是在市場培育階段。唯有如此,海西旅游產業才能進一步加快升級,并由產品導向型向服務導向型和品牌導向型轉變。為此,我們建議:
政府有關部門針對海西發展的實際需求,調整有關政策,為企業發展和海西建設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當前我們遇到的發展瓶頸,突出表現在航線航權資源和時刻資源方面的相對匱乏上。2006年,國家民航局根據當時的臺海局勢下發了《關于對部分沿海機場及航路實施調控的通知》,其中對福建四個機場(廈門、福州、泉州、武夷山)涉及的航線航班進行核準管理,且航班總量不允許增加。雖然后來相關限制被取消,但按照新規定,對主運營基地或分公司未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昆明等地的航空公司,其從這些城市始發航線航班仍然實施核準制。因此,我們增加福建主要城市始發至上述城市的航線航班班次難度很大,直接制約了廈航樞紐型航線網絡建設。
- 2009-11-26一年一校 廈航慷慨解囊捐助貧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