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更好地反映改革開放的現實生活
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否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是否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應當成為衡量和評價文學作品的根本尺度。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本身就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文學要在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表現新生活,塑造新人物,反映人民最深刻的心靈呼喚和時代最迫切的前進要求。
當前,我國的文學作品產量頗豐,每年新出版的長篇小說就有1000多部。但在高產的背后,我們不能不看到原創力和影響力不足的問題。原創力是文學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原創力不足反映了作者把握生活的能力、與生活對話的能力不足。隨著社會的轉型,文學發展面臨著市場規律和文學規律的雙重規約。正如有的文學評論家所說的那樣,市場需要作家多寫與作家“庫存”不足的矛盾,市場需要作家出手快和創作本身要求作品推敲精的矛盾十分突出。有的作者因“庫存”透支,生活積累、語言積累、知識積累沒有得到及時補充,致使作品藝術表達蒼白,藝術想象力匱乏。要創作文學精品,必須克服浮躁心態,到火熱的生活中獲取新的素材,激發新的靈感。中國作協一直把引導作家深入生活、貼近時代、向生活學習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通過組織作家采訪采風團、建立文學創作基地、聯系安排作家掛職鍛煉、定點深入生活等方式,使作家走得出,沉得下,蹲得住,“打深井”,使深入生活與創作需要對接,不斷為作家深入生活創造條件。
在文學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推出更多文學精品作為中心環節來抓。當前文學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文化基礎和傳播手段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文學處在不斷的市場化、大眾化和傳媒化的影響下。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我們更應當推出與時代、與人民要求相適應的文學精品。要精心做好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等全國性文學評獎工作,推介優秀作品,發揮評獎的導向作用,擴大優秀作品的影響力。要把重點作品扶持作為出精品的有效舉措,進一步完善重點作品扶持機制,探索新的扶持方式,爭取推出更多有思想深度和藝術質量的現實題材作品。
要特別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學的扶持力度。今年以來,中國作協根據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文化建設的需要和少數民族作家的愿望,增辦《民族文學》雜志的藏文版、蒙文版、維吾爾文版;加強了對少數民族文學翻譯和編輯人才的培養,推動各民族間的文學作品譯介,推動文學作品的漢文與少數民族文字互譯工作,以促進我國各民族之間的文學交流;組織人口在10萬以下的人口較少的民族作家前往東南沿海地區采風,為他們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這不僅使人口較少民族的作家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而且使他們親身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成就和黨對少數民族的關懷。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中國作協在魯迅文學院舉辦了新一期少數民族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匯集了55個少數民族的作家。這是民族大團結的縮影,也是民族文學大發展大繁榮的縮影。
- 2009-12-02科學發展觀是怎么提出來的
- 2009-11-13“科學發展觀”的十大理論突破
- 2009-10-28兩岸關系的科學發展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