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調研,關注熱點。激發與創造干部群眾的理論需求,要求宣講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充分把握干部群眾的思想狀況。北京市委講師團每年都深入基層開展調研,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惑所盼,搞清群眾需要什么內容、什么形式的宣講報告,以此確定和調整工作重心。同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開展網上輿情信息研判,了解網民接受特點,吸收網民對理論宣講工作的有益建議。在充分把握受眾接受規律的基礎上,及時回應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僅2009年,北京市委講師團就設計了26個專題291個報告題目,先后就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精神、政府工作報告、當前經濟形勢、國際金融危機、世界局勢及諸多民生話題進行1000多場宣講,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以需定講,分類施教。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理論宣講也應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受眾的個性化需求,采用不同的形式。北京市委講師團堅持以需定講,科學劃分受眾,將黨內受眾分為黨委(黨組)中心組、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基層黨支部書記、普通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離退休老黨員、流動黨員等;將社會受眾分為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非公企業、高校、街道、鄉鎮、“兩新組織”等;將特殊人群受眾分為離退休人員、未成年人、農民工、流動人口等。開設“中心組學習一站式服務”,為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提供高端輔導、高層經濟論壇等內部報告;開設“縣處級領導干部網上集訓班”,對縣處級以上干部在職學習培訓提供思想理論和形勢政策等專題系列講座;開設“輔導報告精品超市”,重點為基層黨員干部提供便捷、解渴、管用的網上“理論快餐”;開設“市民理論學校”,為普通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理論報告。這些分眾化、個性化、實用性強的理論宣講,豐富了理論宣講的內涵和層次,擴大了理論宣講的覆蓋面。
創新形式 豐富手段
精心打造理論宣講的“大平臺”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門藝術,需要創新舉措、全面推進。基于這一認識,北京市委講師團在“大宣講”中努力創新形式、豐富手段,精心打造理論宣講的“大平臺”。近年來,成功打造了“輔導報告精品超市”、“市民理論學校”、“宣講家”網站、“靈山杯”優秀報告評選、輔導報告專家庫、理論宣講示范基地、“大講堂”等理論宣講平臺,拓展了理論宣講的空間,增強了理論宣講的吸引力。
既有傳統形式,又有新創形式。傳統的理論宣講是通過現場報告會的形式,由專家和干部群眾面對面來進行的。事實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目前,北京市委講師團組織的一部分理論宣講還是運用這種方式。然而,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特別是網絡等新媒體影響日增的今天,理論宣講也應與時俱進,努力將傳統宣講形式與新的傳播形式有機結合起來。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的:“我們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促進人們精神生活健康發展的廣闊空間。”2006年10月,北京市委講師團開通了全國首家宣講報告視頻網站——“宣講家”。網站以宣講報告和專題講座為主,以海量的信息、快捷的形式、豐富的內容吸引了大批網民關注,日訪問量最高達570多萬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