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府短期高額赤字對美國經濟影響利大于弊
美國目前的高額赤字從短期看,是美國應對當前經濟危機的需要,從長期看,也不會帶來美國國內過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一) 短期看,美國政府赤字主要用以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對美國經濟具有積極的影響
金融危機的沖擊,使得信貸緊縮,消費收縮,美國國內短期通縮壓力大于通脹。2008年8月份以來通貨膨脹快速回落,信貸條件急劇惡化。2008年4季度通貨膨脹率環比連續3個月收縮。2009年前7個月繼續面臨通貨緊縮壓力,3月份通貨膨脹率環比收縮0.1%,4月和7月通貨膨脹率環比變化為零;到7月份,美國通貨膨脹率同比已連續5個月為負。美國消費信貸2008年10月以來連續9個月收縮,目前尚未有明顯的好轉跡象。2009年,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著力點仍是改善信貸條件,刺激消費,極力避免通貨和信貸出現進一步緊縮。
經濟危機的深化,使得美國短期內更為關注失業和短期經濟走勢。2008年1月以來,美國就業人數已連續20個月減少,2009年8月失業率高達9.7%。其中,2008年美國就業人數減少307.8萬個,是二戰以來就業減少最多的年份。盡管美國兩屆政府出臺了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但2009年前8個月就業又減少335.9萬個崗位,已經超過2008年的水平。2008年3季度以來美國經濟連續4個季度環比收縮;到2009年2季度美國經濟同比則連續3個季度收縮,而且收縮幅度沒有明顯的減少。因此,2008年以來美國通過大幅增加支出以避免經濟進一步衰退的政策對美國自身而言具有積極意義。
(二)長期看,經濟全球化和美國經濟結構使其具有較強的抗通脹能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使得全球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發達國家得以在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通貨膨脹維持在較低水平。發達國家主導的跨國公司在全球配置要素、資源和營銷網絡,在全球范圍內最大程度地攫取壟斷利潤。制造業大規模地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展中國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大大降低了制造產品的生產成本,使得制造產品的生產能力和供給大幅增加,導致全球制造產品供給明顯大于需求,價格不斷下降。其結果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一方面從經濟全球化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和穩定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又有效回避了通貨膨脹風險。
美國以服務消費為主體的消費結構業使其具有較強的抗通脹能力。2008年在美國消費結構中,服務消費占60.3%,其中在醫療和住房兩方面的支出分別占消費總支出的17.7%和15.0%。相比,美國在耐用消費品和非耐用消費品方面的支出分別占消費總支出的10.2%和29.5%,其中在食品方面的開支僅占13.9%。因此,2007-2008年雖然國際石油、糧食和金屬產品價格不斷攀升,而美國的平均通貨膨脹率分別僅有2.8%和3.8%。
- 2009-04-27白宮經濟顧問討論政府赤字睡大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