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效執政”和“有序參與”
“有效執政”和“有序參與”,是我國政治體制區別于其他政治體制的最顯著特征。
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優勢究竟在哪里?改革開放以來創造經濟發展奇跡的經驗證明,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最大的制度優勢是能夠為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提供無限的制度創新空間,并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政治體制較之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的最大制度優勢是能夠最大限度地為社會生產力的解放,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提供必要的和公平的制度平臺和發展空間。社會主義制度可以把一切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的制度要素和文化要素吸納到自己的制度體系中來,滿足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這樣的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只有社會主義的執政黨和政府能夠做到,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社會主義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就是要從根本上克服資本主義社會的狹隘境界和制度弊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充分證明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可以把各種社會要素充分組織起來,集中所有的資源和力量用于國家和社會發展最急需的領域。只要路線和政策對頭,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就能充分展現出來。
正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這些優越性,尤其是為生產力的解放、社會的全面進步以及人的解放和社會公正提供的制度創新和多元發展的制度空間,為中國的執政黨和政府以滿足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為己任、努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資源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的現代化事業提供了最有力的制度支持和政治保障。正因為如此,中國才有可能吸收西方國家市場經濟的優勢和一切文明成果,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與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優越性有機統一起來,在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創造了連續30年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跡。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應在政治領域來尋找。中國政治體制的制度優勢之一,就是實現許多發展中國家期盼的“有效執政”和“有效政府”。
與“有效執政”相關聯的另一個中國政治體制的優勢,是可以實現人民的“有序參與”,建設高于資本主義競爭性民主制度的“參與民主政治”。西方代議制民主試圖通過制度設計實現民主、法治和人權三者的統一。西方古典民主制度經17世紀英國人洛克、18世紀法國人孟德斯鳩和19世紀英國人密爾等人的自由主義改造,其經驗特征表現為由公民“多數決”制度變成了“保障人權”為目的“多數選”制度。用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的說法,民主僅是產生統治者的一個過程,無論人民參與民主的程度如何,政治權力都始終在精英階層當中轉讓。這樣,民主就變成了一種授權的儀式,一種通過相對多數授權的程序,并且通過三權制衡,使體現民主的議會不僅受到憲法和法律規范的約束,也受到不斷擴大的行政權和獨立司法權的制約。民主被限制在程序性授權和法制以及權力制衡的框架內,其目的是為了保障個人自由和私有產權不受國家權力的侵犯。不僅政權仍掌控在受社會強勢集團和資本支持的少數精英手中,而且社會精英在政權體系內部也能夠達成相對平衡和統一。西方民主保護少數精英權益和“多數選”的實質,是社會主義民主要努力超越的局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