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基層打基礎,扎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一是分類指導、典型引路、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全面推進各領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按照便于黨員參加活動、黨組織發揮作用的要求,抓好機關、事業單位和農村、企業黨組織的設置和調整工作,加快在合作社、專業協會、產業基地、產業鏈上和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相對集中點建立黨組織,加大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各類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力度,實現黨組織、黨的工作和黨的影響力全覆蓋。二是健全機制,激發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活力。加大村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落實基層黨建工作經費,按照“一定三有”要求,建立健全選拔、培訓、激勵、監督機制。加快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官”計劃,打破城鄉、地域、行業和身份限制,通過“內選、回請、下派、選聘”等辦法,選拔農村經濟能人擔任村干部。加強“黨建帶工建,黨建帶團建,黨工團共建”工作,開展非公黨建星級化管理和“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活動,提升非公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經濟發展的水平。以“三有一化”為重點推進社區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社區黨員“認崗履職積分”活動,調動社區離退休黨員參與重點項目以及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四、探索創新,不斷開創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
一是深入開展村級黨組織“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活動。按照突出農民增收、兼顧新農村建設各個方面,通過建立農民增收信息庫,整合資源示范帶動,強化結對幫扶推動,實施堡壘、強基、素質、共建、增收、陽光、標兵、陣地“八大工程”,推進村級黨組織升級晉檔。每年從當年晉升到一類和進位2個檔次的村中評選5名優秀村干部參照副科級領導干部工資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2.9萬元,每個鄉鎮每年從當年升級晉檔考評第一名的村中評選1名優秀村干部參照一般公務員工資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2.3萬元,激發基層干部爭先創優的活力。二是建立“三四五六”農村民主治理新機制。在農村建立村黨組織領導,議事會決定,村委會實施,監委會監督的村級“三會”民主治理新模式,實行村級重大事務支部提議、黨員大會審議、黨群議事會決議、實施結果監督評議“四步”議事,推行“繪流程圖、掛公示牌、設公開欄、發明白卡、建備查檔”的五種模式,健全和完善同民主決策相配套的決策事項審核、重大決策項目可行性論證、監督評議、決策事項公開、決策項目負責、決策責任追究六項制度,實現黨的領導、擴大民主和依法辦事的有機統一。三是完善黨內關懷幫扶激勵機制。完善困難黨員結對幫扶和“五必訪”制度,深入開展“五送一建”活動,形成困難黨員幫扶工作合力。加強困難黨員幫扶基金使用管理,持續推進黨員幫帶致富“星火工程”,以生豬、茶葉、黃羊、林果、食用菌、烤煙六大產業為重點,根據貧困黨員需求,因人制宜、分類幫扶,著力打造黨建與經濟發展共贏的響亮品牌。四是構建城鄉一體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從統籌配置城鄉黨建資源出發,建立覆蓋全縣的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在全縣城鄉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三聯三幫”、“連心共建”、“結對幫扶”活動,積極推進城鄉干部交流互動,鼓勵和引導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方面人才下鄉,在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等領域開展技能培訓、項目扶持、資金互助、文化活動、培育人才、興辦實事,實現互幫互助、互利共贏。
五、加強和改進組織部門自身建設,提高組織工作“三服務”“兩滿意”水平。
一是堅持“文化立部”。堅持把以人為本貫穿組工干部教育管理之中,實施親情化管理,健全完善組工干部關愛機制,注重以學習培育人、以活動引導人、以機制激勵人、以環境陶冶人、以感情凝聚人,使“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升華為組織部門的核心價值理念,成為組工干部的自覺行動。二是堅持“規范治部”。對干部選拔任用、干部日常管理、基層組織建設、黨員發展、黨員管理等各項組織工作的基礎信息、基礎數據、基礎資料,不斷進行規范完善,構建與工作實際相配套、與相關制度相銜接、與形勢任務相適應的組織工作規范運行體系,推進組織工作高效、有序開展。三是堅持“素質強部”。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組工干部頭腦,堅持一周一學習、一月一輔導、一季一專題、一年一考評,開辦“組工干部論壇”,建立基層聯系點、蹲點調研、掛職鍛煉等制度,不斷提高政策運用能力和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四是堅持“創新興部”。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的精神,強化創新的意識,增強創新的本領,營造創新的環境,不斷用創新的思路和辦法破解影響和制約組織工作發展的突出問題,努力使組織部門成為創新思維最活躍、創新動力最強勁、創新成果最顯著的部門。
(作者為中共陜西省西鄉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 2009-12-18充分發揮審計工作在黨的建設中的作用
- 2009-12-17秋石: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 2009-12-17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
- 2009-12-10全面把握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總體要求
- 2009-12-09突出科學發展強化項目帶動重視改善民生加強黨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