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對本刊記者介紹,這一規定始自十三大修改的黨章。十三大后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的差額比例最大時超過10%。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甄小英也曾對本刊記者表示,擴大差額比例、差額選舉層次逐漸上移應是日后的一個趨勢。
除選舉外,推薦、考察等選舉前環節也適用差額原則。來自高層的信息顯示,在推行差額選拔干部制度中,將推行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差額醞釀,完善地方黨委全委會、常委會決定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度;并在3年內選擇一些地方進行試點,探索地方黨委差額票決干部辦法。
與公推直選一樣,票決制在十七大時始見于黨代會報告,同樣也早在一定范圍內推行。如2002年4月,廣東省委票決出3名地級市黨政正職干部。同年7月,中央印發《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市、縣級黨政正職人選須由黨委票決。次年3月,廣東省委將票決對象擴大到58名省政府組成人員和直屬機構正職人選。
前述票決為等額票決。另據公開報道,不少地方對一些級別較低或副職人選曾進行過差額票決。
竹立家認為,有差額才會有競爭,有競爭才會形成民眾參與的局面。
加大競爭性選拔干部工作力度,為中央近年多次強調。在地方的實踐,尤其是委任制干部,競爭程度不斷上升。2008年3月,南京市政府四個部門的16名副職競選四個局長位置,其“PK”場面由電視直播。
據了解,在注重提高競爭性選拔干部工作質量的同時,未來五六年,應使每年新提拔廳局級以下委任制黨政領導干部中,通過競爭性選拔方式產生的不少于三分之一。竹立家指出,給出具體量化指標,提高了政策可操作性。
公開干部考核結果
竹立家說,干部選拔出來后,還需嚴格的考評制度才能使其真正負責。
不久前,中辦印發《關于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中央組織部還制定了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黨政工作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辦法(試行)。
- 2009-11-20【《黨的建設辭典》辭條】干部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