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衛生部公布了《首次中國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報告》。這項由衛生部組織,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提供技術支持的調查,于2008年6月到8月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展開。調查員對近8萬位15歲至69歲的居民進行了訪談式問卷調查。作為反映被調查者健康理念、認知、行 為、技能水平的健康指標,“健康素養”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獨立于遺傳與自然因素、社會與經濟環境、醫療技術與服務等之外的“獨立的健康決定因素”。“簡單地說,我們常說的健康‘素質’,包括‘素養’和‘體質’兩個方面,除了通過體育鍛煉提高外,‘體質’受先天因素影響較大;而‘素養’更多是由人后天養成的能力。缺乏健康素養,人的健康素質不可能得到提高。”衛生部新聞發言人、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解釋說。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僅有6.48%的被調查者具備基本健康素養。這表明,當前我國公眾健康素養狀況不容樂觀。
只有7.16%的人對肥胖有正確認識;只有13.95%的人對鎮靜止痛藥有正確理解;認識藥品說明書的只有18.70%;只有17.28%的人能夠正確作出對骨折傷員的處置——數據顯示,我國公眾健康素養不容樂觀
從宏觀層面來看,此次調查將健康素養劃分為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基本技能素養等三個方面,具備上述素養的人口比例分別為14.97%、6.93%和20.39%。
從涉及目前我國主要五個衛生問題(科學健康觀、傳染病預防、慢性病預防、安全與急救、基本醫療)的健康素養來看,我國居民中具備科學健康觀素養的最多,但也只有29.97%;其他依次為具備安全與急救素養(18.70%)、傳染病預防素養(15.86%)、基本醫療素養(7.43%);而具備慢性病預防素養的人最少,只有4.66%。
調查顯示,在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最為密切的飲食方面,能正確了解成人每日食用鹽攝入量、牛奶攝入量、酒飲用量的比例分別只有34.73%、22.26%、18.79%,對肥胖的正確認識率更是低至7.16%。此外,只有13.95%的人對鎮靜止痛藥有正確理解,認識藥品說明書的只有18.70%,只有17.28%的人能夠正確作出對骨折傷員的處置。在所有71項測評中,對“四害”傳播疾病的認識率最低,為3.28%。
科學健康觀初步形成、計劃免疫深入人心、慢性病預防素養不佳、安全合理用藥能力較低,急救技能普遍缺乏——喜憂交織,為未來指明努力方向
由于此次調查對五個主要衛生問題進行了分類,有關專家通過對相關數據的仔細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
其一,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對部分科學健康觀的知曉率較高,如對健康內涵和外延的理解(71.10%)、對健康與環境關系的認識(66.50%)、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的重要性(88.02%)等,這說明科學健康觀在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但對心理健康、不歧視病殘人員等問題的正確認知偏低,分別只有40.57%和31.62%,這表明關注精神心理健康,增強公眾對此的認知應成為健康素養普及的一個重要內容。
- 2009-12-22巧克力越黑越苦越健康 黑巧克力有營養
- 2009-12-21強壯男子踢球嘔吐猝死 家人指生前健康無病痛
- 2009-12-21每百人不到7人有健康素養 慢性病預防素養最低
- 2009-12-21健康到家 金利源:做“生命之源”的凈化衛士
- 2009-12-21冬天燉肉湯多加三種豆營養更加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