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中國軟實力課題組為此進行了數年的專項研究。為中國崛起謀劃、為區域發展布局、為企業作強助理,這是我們會同人民網在建國60周年之際推出中國軟實力城市的評估的初衷。
記者:50強榜單是如何產生的,本輪評估使用了哪些評估工具?
韓勃:本次評選經過了“群眾海選”和“專家評議”兩個階段,先在全國600多個城市里通過網民投票海選出200個口碑城市,然后綜合考慮各項綜合因素,最后評選出“軟實力城市50強”名單。考慮的主要因素和相應權重包括:前期網友的投票,網下公眾的口碑調查,相關領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意見和專家意見,綜合的統計數據。
本次評選使用了北京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中國軟實力課題組研發的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城市軟實力評估是根據我們的“區域軟實力指標體系”來進行的。該指標共分三級200多個指標。其中一級指標4個,二級33個,三級183個。
本次評估使用到其中的4個關鍵指標,1、公共管理指標;2、區域文化指標:3、人口素質指標;4、人居環境指標。每個指標設計5個子指標。對應每個指標,我們專家組一起設計了相應的復合權重。
記者:在研究中采用了哪些專業的、領先的研究方法?
韓勃:城市軟實力是區域軟實力的一個分項。區域軟實力作為一項應用性研究,在綜合了社會科學的特征研究方法外,特別借鑒了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用精確的數量化方法來分析區域軟實力存在的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應對之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研究的結果具有客觀性、科學性、針對性與說服力。
區域軟實力研究方法的幾個層次是相互聯系的,一般說來,理論選擇和方法論觀點影響研究方式的選擇,而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規定了一套與其相適應的具體方法技術與工具。簡而言之,區域軟實力研究就是在軟實力與區域發展的理論背景下,在數量化的實證研究的方法論指導下,以區域軟實力指標體系為標準,通過問卷、訪談和文獻等方法進行相關指標的資料搜集,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與檢驗。
具體的方法技術主要包括資料收集和資料分析所運用的技術與手段。問卷法、訪問法和文獻法是獲得這些指標資料的主要途徑,問卷法采用的是問卷和量表,對區域的顯現指標進行資料搜集。訪問法采用的是訪談提綱,對區域內居民、官員的主觀指標進行搜集。文獻法的主要工具就是文獻資料的文字記錄和數字記錄,主要收集二手資料。資料的分析技術與工具的選擇取決于收集資料的性質,區域軟實力研究的經驗資料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可以是量化的資料,一部分是文字資料。第一部分資料可以對其進行描述性統計,例如,可以對某個區域內的子區域文化產業在GDP的比例做一個頻數分布圖,也可以對不同區域做一個互相比較。也可以對其進行像因子分析與聚類分析的解釋性研究。例如,因子分析可以從眾多的變量中綜合出少量具有代表意義的因子變量,也就是公因子變量,這樣更能清楚地認識一級指標。
- 2009-12-09文化軟實力和生活方式
- 2009-12-09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
- 2009-12-09增強文化軟實力是科學發展的重要內涵
- 2009-12-08提高傳播能力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組成部分
- 2009-12-07軟實力:中國人跟西方人講的不是一回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