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世界范圍內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也蘊涵著各國文化軟實力的較量。您認為我國當前文化發展的總體狀況怎樣?面臨著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
蔡 武: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得我國文化發展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
第一,我國的物質基礎日漸雄厚,制度保障日益健全,外部環境極大改善,為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1978年到200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30.1萬億元,年均實現增長超過9%,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經濟總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人民生活極大改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整體達到小康水平。與此同時,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入,進口總額居于世界第三,外匯儲備躍居第一,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的顯著提高,為中華文化與各種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平等開展交流、對話,進一步提升國家軟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正在形成。新的文化理念初步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為什么要發展,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和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第三,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啟動了多年壓抑的巨大內需,為擴大文化需求、刺激文化消費提供了有利契機。2008年,我國人均GDP已達3200美元。根據國際發展經驗,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后將進入文化需求快速增長期。從國內市場看,由于受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影響,自2008年年底以來,雖然其他經濟領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文化需求不減反增,出現了文化產業一枝獨秀逆勢上揚的反周期特征。2009年1-3月份文化產業平均增幅在17%,尤其是電影、圖書和舞臺劇,收入增長都在20%以上。從國際市場看,由于中國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國際市場對中國文化元素的產品興趣日益濃厚,為中國文化產品和企業順利進入海外市場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 2009-11-19【《黨的建設辭典》辭條】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改革
- 2009-11-18【《黨的建設辭典》辭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 2009-06-09李長春在浙江調研 強調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
- 2008-12-25李長春: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貢獻
- 2008-11-17李長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