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修補性改革,積累的問題會越來越多,越積越重,最后改革越來越難,因此——
周天勇認為,中國的土地資源配置方式,是行政主導與市場為輔的行政體制,而不是真正的市場配置資源體制。所以,從政府利益出發的、以“行政市場”為主導的土地資源配置方式,實際上就構成了推高地價和房價的機制,不打破這種推高房價的機制,房價飆升的問題就不好解決。當前的政策重點應該是,改革政府對土地的寡頭壟斷,形成土地供應的多個主體;改革土地“使用年期物權”,形成穩定的土地物權;推行三大稅收制度改革,扭轉地方財政收入渠道。
4月17日,《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國發〔2010〕10號對外公布。在這份被民間稱為“新國十條”的通知中,再次明確了一個事實:“近期部分城市房價、地價又出現過快上漲勢頭,投機性購房再度活躍?!?/p>
通知稱,住房問題關系國計民生,既是經濟問題,更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民生問題。這一點,被中共中央黨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稱為“居住不安全問題”,必須盡快解決。
4月20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中央黨校就“新國十條”的相關問題對周天勇進行了采訪。當被問及對“新國十條”的效果有何預期時,他并未給出明確的結論,而是反復強調一個觀點:改革不徹底,推高房價的機制不打破,房價飆升的問題就不好解決。
讓百姓安居樂業才是真正關注民生
“社會主義社會老百姓的民生,一是就業,二是安定,還有養老,醫療等,所以,‘新國十條’里面提出來社會穩定問題?!敝芴煊抡f。
“要把傳統的不安定問題與轉型社會中的不安定問題區別開來?!敝芴煊抡J為,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中,最大的社會不穩定問題就是災害和饑荒;現代社會中發生糧食不安全的幾率越來越小,但是由于大量人口從農村轉入城市,居住不安全問題發生的幾率越來越大。
而現代“居住不安全問題”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由于房價過高,大量城鎮新增人口和農村轉移人口的居住需求得不到滿足;大量工薪階層購房貸款壓力大,造成工作上的緊張和生活上的焦慮,而一旦經濟不景氣,造成失業等,會導致事實上的家庭破產;租房者負擔越來越沉重,在城鎮形成繳租的勞動人群和吃租的食利階層,兩極分化加劇。
上述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會形成嚴重的社會不安定問題,所以,無論是從高層次——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目標來看,還是從低層次——穩定社會的目標來看,高房價問題都必須解決。”
據周天勇掌握的數據,如果不對房價進行控制,2010年居民的房價收入比將會接近10,城鎮需要房子但買不起房子的人占比將達到85%—90%,“這是非常可怕的,這樣的住房貧富差距格局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很多發達國家的房價收入比在3—6之間,7以上老百姓就買不起房了?!?/p>
土地資源配置不合理推高地價和房價
中國當前正在急速推進城市化,這種社會結構的轉型需要對大量土地進行再分配。但人多地少與城市土地需求巨大,構成了一個“兩難”;從遠期看,城市化應該是節約土地,但從近期看,則是需要大量占用土地,這又是一個“兩難”。
對于這兩個“兩難”的出現,需要從土地總供給方面找原因。周天勇的解釋是,由行政力量控制的土地分配,造成對住宅建設用地的長期供應不足。而地方政府出于土地財政利益考慮,進行土地儲備,征而不建或征而不賣,政府大量囤地等待高價出手。有些地方把土地大量賣給開發商,開發商再賣地,形成開發商的二級壟斷。
如此,就形成了住宅土地供應總量與需求總量的巨大缺口,導致土地價格的不斷攀升,而且地價推動房價上漲,房價拉動地價上升,形成房價和地價互相推動上升的惡性循環。
處于“行政主導”下的中國住宅土地市場,一方為政府的高度行政寡頭壟斷(供方),一方為多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主體(需方)。政府壟斷定價機制,買賣方式是招拍掛,結果是價高者得,“地王”頻現。在土地出讓金問題上,70年的租金,一年收回,在財政上沒有可持續性。
周天勇認為,地方政府在房地方面收取的稅費過于繁雜。從2007年的調查數據來看,各種稅費占全國平均房價的比例已接近50%。而房地財政實際上已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2007年單是土地出讓金和六項有關稅收(不包括收費),就占地方政府總收入的40.23%,估計2009年在45%—50%之間。”
“中國的土地資源配置方式,是行政主導與市場為輔的行政體制,而不是真正的市場配置資源體制。所以,從政府利益出發的、以“行政市場”為主導的土地資源配置方式,實際上就構成了推高地價和房價的機制。”周天勇說。
另外,投資投機和積累財產性的房屋需求,也是導致房價和地價輪番上升的重要原因?!懊绹耐恋貤l件比中國要好,但是他們的中產階級擁有第二套房的人很少,就是因為有房產稅?!?/p>
- 2010-04-22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深切哀悼玉樹遇難同胞
- 2010-04-222010年全國知識產權周啟動
- 2010-04-22高校社科期刊應始終堅持正確導向
- 2010-04-22第三屆10+3媒體合作研討會舉行
- 2010-04-22事業單位將由身份到崗位大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