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面勞動、尊嚴生活進一步詮釋了黨的執政為民理念。讓人民群眾體面勞動,更有尊嚴地生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我們黨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體現。隨著改革的深入,影響社會和諧和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和因素逐步顯露,如何廣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切實維護和實現好社會公平和正義,對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不斷增強公仆意識,自覺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在工作中不斷增強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加強對社會建設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解決好本地區本部門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同時,還要堅持從嚴治黨,完善民主集中制,推進黨務公開,嚴格黨內生活,嚴肅黨的紀律,增進黨的團結和統一,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體面勞動、尊嚴生活應貫穿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過程。首先,體面勞動、尊嚴生活是緊密聯系、互為依存的。體面勞動是有尊嚴生活的前提和基礎,而有尊嚴生活是體面勞動的結果和歸宿。沒有體面勞動,就不能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和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構建和諧社會也就無從談起。沒有尊嚴的生活,就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和諧社會建設就會失去動力和活力。體面勞動和尊嚴生活,統一于黨領導全體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
其次,制度建設是實現體面勞動、尊嚴生活的社會基礎。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要保障人民群眾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就必須加緊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建設。同時,要切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就業幫扶、生活救助、醫療互助等制度,并要著重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第三,體面工作、尊嚴生活要求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改革發展穩定是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的全局性、長期性的重大問題。改革是社會走向持續發展的動力;發展是穩定社會和推進改革的杠桿;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證。要處理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人民群眾的承受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執筆:鄭權)
- 2010-04-302010:中國經濟發展的“喜”與“憂”
- 2010-04-30福建省研究中心課題申報簡況一覽表
- 2010-04-30關于2010年福建全省理論學習安排意見
- 2010-04-29明天的中國是學習的中國
- 2010-04-29李樸民:如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