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的三大挑戰
一、國內一些深層次矛盾特別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中國經濟正進入結構性全面調整、創新階段,面臨體制性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場革命。要改變經濟增長中資源與環境代價過大的狀況,涉及面廣,情況復雜,阻力大,尤其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發展還會遇到一些預料不到的困難??傊?,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一些深層次矛盾特別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從中國國情來看,國家大,底子薄,人口多,并且幾乎年年都有重大自然災害。比如,2008年的南方雨雪冰凍、汶川大地震:2009年冬季到2010年春季的西南地區大旱;2010年4月青海玉樹的7.1級地震……。由于人口眾多,中國較早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010年老年人口約1.7億之多,占全國總人口的13%以上,出現了未富先老的現象。隨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三大差距(東西部、城鄉和貧富差距)相對拉大。據有關報道,中國的富豪人數已經排在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但另一方面,中國尚有總量較多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當前民生問題也日顯突出,不少群眾仍面臨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等問題,從而影響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值得提及的是,中國尚未實現國家統一,臺灣問題涉及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臺獨分裂勢力仍在發難,美國還在通過對臺軍售等干涉中國內政。
二、中國的和平發展要贏得國際社會的真正認同尚需時日
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為此,中國的和平發展模式需要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只有這樣,中國才能融入國際社會,以實現互利共贏,進而促進中國經濟的更大發展。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中國和平崛起,實屬世界空前。無論中國政府如何宣講,人們總會用歷史上英、美、德、日崛起的發展模式看待中國:英國用炮艦建立了日不落帝國;美、德、日用對外侵略擴張壯大自己。而中國是否也要走這條老路?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問號,因而疑慮重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高速發展“五味雜陳”。一方面,它們愿與我合作,尋求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又擔心中國崛起,挑戰其既得利益。美國想方設法遏制中國發展。有的美國人宣稱,如今中國已崛起為美國政治制度的競爭者,“中國每天都在損害美國的利益”。(美國《時代》周刊,2010年4月8日)歐盟媒體表示:“歐洲須制定新政策制衡中國?!保ㄓ丢毩蟆罚?010年1月3日)日本視中國崛起為“不穩定因素”;俄羅斯對此感到“不安”;印度在防備中國;有的發展中國家擔心中國“掠奪其資源”。鑒此,從自身利益角度考慮,世界各國都在評估中國的和平發展。在此情況下,中國的一舉一動,倍受世人關注,即使一件小事,也會被西方媒體炒作。最近,他們又推出了“中國傲慢論”、“中國強硬論”、“中國必勝論”,意在抵制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這就要求中國要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冷靜觀察,韜光養晦,低調務實;積極承擔與我國發展程度相適應的大國責任和國際義務;化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充分運用軟實力,盡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
三、周邊環境動蕩,安全局勢不容樂觀
泰國、緬甸、吉爾吉斯斯坦政局不穩;西部邊陲安全突出,三股惡勢力活動猖獗;南海爭端加??;朝核六方會談擱淺。許多周邊國家大都采取“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的政策,故美國軍事戰略部署東移,打造亞洲式北約,以圖包圍中國,牽制中國發展建設。
盡管當前中國的機遇與挑戰并存,但綜觀全局和大勢,中國正處于天時、地利、人和時期。只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銳意進取,積極創新,勇往直前,就能化挑戰為機遇,取得更大成就。(作者: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原副會長,中國前駐阿聯酋、約旦大使)
- 2010-05-10李捷:中國發展的三大歷史性突破
- 2010-05-10西門慶被爭搶,鬧劇?悲???
- 2010-05-10專業學位教育慎提“去學術化”
- 2010-05-10美國霸權削弱的原因是什么
- 2010-05-10居住證豈能“捆綁”公民就業?
|